北京雀斑医院专家 http://m.39.net/pf/a_9473088.html

移植术后,移友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降到最低水平。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身体抵抗力较低,各种病毒都会乘虚而入,容易导致各种感染。

特别警惕:感染信号

01Num

发热、疱疹、寒战、皮肤湿冷、烦躁、咳嗽、食欲降低、腹泻、吞咽困难;

02Num

泌尿道烧灼、疼痛、出血、泌尿次数改变;

03Num

视力改变、呕吐、虚弱、体重减轻、口腔白斑;

04Num

伤口、切口和留置管的位置分泌物过多、红、疼痛、肿胀、渗漏、或异味;

05Num

耳疼、疲倦、头疼、白细胞数升高、关节阵痛。

移友

那么,在移植术后哪些病毒感染易发?又应该如何防护呢?

多瘤病毒感染

看到标题的“多瘤病毒”相信大家对这个名词十分陌生,但如果提起它的两个常见分支,相信各位移友耳熟能详:BK病毒和JC病毒。

多瘤病毒一般在儿童期通过唾液或支气管感染,但常无症状,后移至人的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上皮细胞处于潜伏状态,与宿主长期共存,在免疫抑制或器官移植后会被激活。

图丨图虫创意

当大量的病毒颗粒进入尿液会形成病毒尿症,随后尿中大量病毒会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病毒血症,更为严重地会导致多瘤病毒相关肾病,影响移植肾脏功能。

多项研究数据表明,30%~40%的器官移植受者被发现为多瘤病毒尿症,多达25%的肾移植受者,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多瘤病毒血症,甚至多瘤病毒相关肾病。

预防多瘤病毒感染的首要方式就是术后进行定期监测血液BK、JK病毒分析,特别是移植术后短期内的2~6个月,是病毒复制高峰期。

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是影响肾移植受者最常见的疱疹病毒,发病率很高。50%~75%的肾移植受者在移植后尿液、血液或唾液中可检测到巨细胞病毒,但只有8%~32%的受者会出现巨细胞病毒相关症状。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症状和体征通常表现为发热、不适、腹泻、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转氨酶升高。受者也可能出现与肺、肝、胃肠、神经、视网膜、肾脏和心脏系统受累相关的症状。

图丨图虫创意

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的一线抗病毒药物为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检查是否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方式包括: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脱氧核糖核酸检测、低基质磷酸化蛋白抗原检测、病毒培养、免疫细胞检测、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

B19病毒感染

B19病毒感染可引起肾移植受者难治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和血栓性微血管病变。通过血清学检测(IgM和IgG)、血液和(或)骨髓PCR以及骨髓活检发现典型的巨大原红细胞可辅助诊断B19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肾移植受者中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发生率约为53%。单纯疱疹病毒主要有两种,1型引起的多是口腔疱疹(口腔内及周围),主要通过唇部溃疡或口腔分泌物传染,2型多引起生殖器疱疹,因此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

单纯疱疹愈合后,病毒很可能仍悄悄潜伏在体内。当心情抑郁、焦虑紧张、睡眠不足、感冒发烧等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就会伺机而动,诱发疱疹病毒再次发作,并且常在同一部位或临近部位再次复发。

因此,为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及复发,我们要避免以上那些会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抗病毒的抵抗力。

声明:方案因人而异,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医学诊断依据,治疗请遵循医嘱;本文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及网络,版权归其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章:

1.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器官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和BK病毒性肾病临床诊疗规范(版)[J].器官移植,,10(3):-.

2.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诊疗规范(版)[J].器官移植,,10(2):-.

3.郑瑾,郭晖,薛武军.肾移植术后病毒感染[J].中华医学杂志,,(48):-.

(点击图片跳转)

欢迎转发分享!

编辑:生命之花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zz/1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