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的阳性或阴性是指在X线下是否可以显示致密影而言的。大部分的结石成分主要是含钙盐,在X线下阳性结石可以看到密度较高的影像。有些结石不含钙盐成分或者含钙量很少,像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在X线腹部平片上就看不到结石影像,因此称这种在X线下看不到“影”的结石叫为阴性结石。
尿路结石对X线的吸收程度决定结石在X线平片上的致密度,从高到低为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铵镁和胱氨酸、尿酸和尿酸盐。X腹部平片上,以肾和输尿管结石旁的腰椎或膀胱结石旁的髂骨体的致密度为标准,定为“++”,则草酸钙结石的致密度为“+++~++++”;磷酸钙结石为“++~+++”;磷酸铵镁和胱氨酸结石为“+~++”;尿酸结石则在“+”以下,因其和软组织阴影相近,故X线平片上常不显影,称之为“阴性结石”。胱氨酸结石因含硫量高,绝大部分显影良好。值得注意的是,结石多为混合成分,表现为致密度不均匀。阴性结石在尿路结石中约占5﹪。其在肾内的形成皆指由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在临床上通常指的是尿酸结石。尿中尿酸排出增多、尿量不足和持久的酸性尿是X线不显影的结石形成的因素,故在行ESWL治疗前后应强调病因治疗。在各种成分的结石中,X线不显影的结石是唯一口服溶石药物疗效理想的结石。
(一)理化特性
阴性结石通常是在PH<5.5的酸性尿液中形成的。它的显微结构有两种,颗粒型和微晶型。后者的结构更为致密,质地也较硬。此外,在高尿酸患者中,在PH达6.5时,尿中的尿酸解离后,可与尿钠结合,形成尿酸钠。
尿酸钠与一水草酸钙在晶体的晶格上相似,两者可通过取向附生作用相互沉积和生长,形成混合性结石。X线不显影的结石的密度为kg.m-3,纵波速度m.s-1,纵波声阻率×kg.(m-2.s-1),杨氏模量9.2GPa,韦氏模量MPa,压力性材料破坏强度20MPa,张力性材料破坏强度1.8MPa,虽然在物理学上,X线不显影的结石是比较“硬”的,但在化学上,X线不显影的结石却是“软”的,可经尿液碱化将其溶解。在用尿液碱化疗法溶石时,X线不显影的结石的每月平均溶解半径最多可达1cm。
(二)临床特点
阴性结石大多数患者的尿液呈酸性,尿液PH≤5.5。临床上,10%~20%的患者伴有痛风病史,其他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24小时尿中尿酸排泄量往往超过mg,约50%患者血尿酸升高。X线不显影的结石属于X光透光结石,单靠静脉泌尿系统造影的充盈缺损这种间接影像确定诊断,检出率较低。可直接采用B超和CT检查。如果B超下发现尿路内强回声并伴声影,同时KUB平片呈阴性,几乎就可以确诊为X线不显影的结石。有时KUB可以显示中心透光而外周为钙化影的结石,即所谓“空心样”结石,其实这就是核心为尿酸钠、外层为一水草酸钙的同心圆形混合性结石。
另外,一些微阻光结石也可能是尿酸成分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可结合病史、血尿酸值、尿PH进行综合断定。X线不显影的结石的CT值为~Hu,远低于胱氨酸结石。CT对X线不显影的结石的诊断精确度同其他含钙结石相同,约为94%~%,然而,至今临床上不少人仍在错误的推想:“既然X线不显影的结石透X光,所以CT对它不显影”。
(三)冲击波碎石
在SWL中,应首选B超定位,该法直观,容易跟踪,无辐射性损伤,远较间接式X光造影定位法方便和准确。在SWL的操作结束时,通过B超影像可以初步判断结石的粉碎程度。
(1)较小X线不显影的结石:结石小于2cm,可单独行SWL治疗,且结石较易击碎。
(2)巨大X线不显影的结石:结石大于2cm,如鹿角形结石、多发结石。一般应首选口服溶石疗法。
(3)大于2cm结石,因结石混合其他成分而致溶石效果不佳,则可选用SWL和口服溶石疗法联合治疗。在SWL治疗时可将结石击碎成为多数较小碎块,来增加溶石药物的接触面积,加快结石溶解速度。
(4)由于B超判定结石的粉碎程度不够准确,故应在初步认为结石粉碎后再追加一定剂量的冲击,确保结石完全粉碎,以防残石坠入下方输尿管,导致复震时定位更加困难。
(5)肾内结石粉碎时,由于粉碎弥散空间较大,B超声像呈现所谓“云雾”现象;输尿管结石粉碎时,粉未沿管腔拉长,B超声像为“喷流”现象;下段输尿管口结石粉碎时,可见碎屑缓缓坠落膀胱的过程,B超下呈现动感的“飘雪”现象。
(6)X线不显影的结石SWL后随访时,若残石粉末未排尽,即使数量很少,B超下也可显示很强的回声,有时可能误导碎石结果的判断。
(四)辅助治疗
在SWL前应常规使用碱性药物,可降低结石表面能量。而且在SWL术后服用碱性药物可进一步提高X线不显影的结石的治疗效果,其理论依据是:结石粉碎之后表面积显著增大,药物—结石接触面相应增加,有利于加快结石溶解;部分X线不显影的结石因取向附生作用,表层可能沉积草酸钙结晶,粉碎结石表面的草酸钙晶体层后,药物就可直接溶解内部的尿酸成分;可溶解坠入输尿管的残石,防止潜在的尿路梗FF阻。
碱化尿液的方法有,口服法:常用的药物有枸橼酸盐和碳酸氢钠。服药量完全根据尿PH决定。枸橼酸钾应作为碱化尿液的首选药物。一般用量30~60mmol/d就可将尿PH提高并维持在6.5左右,但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以免引起高血钾。饮用橙汁是值得推荐的方法。研究证明,每日饮用mL的橙汁,既可增加尿液又可碱化尿液,相当于服用60mmol的枸橼酸钾,能使尿PH从5.7增至6.5;同时使尿中枸橼酸含量从mg/d增加导mg/d,对尿酸结石和含钙结石都有防治作用。碳酸氢钠能增加体内钠负荷,长期使用对伴有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腹水等病变的患者有一定的风险,而且还有增加尿钠、尿钙的排泄,提高磷酸钙的饱和度以及降低枸橼酸的作用,易导致尿中含钙结石的形成。鉴于此,一般将碳酸氢钠和乙酰唑胺联合应用,可以减轻水钠潴留效应,还能增加碱化效果。静脉滴注法,其溶石速度较快,但患者需住院治疗。常用药物有1/6mol乳酸钠溶液或5﹪碳酸氢钠溶液。使用时应密切观察血压等变化,防止因水钠潴留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以上两种全身用药法禁用于尿路梗阻者。局部灌注法,适应于不能耐受全身用药或已携带尿路造瘘管、导管的患者。急性尿路感染者禁用。常用药物有碳酸氢钠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溶液。该法溶石迅速,操作时应保持压力20~25cmH2O。用药过程中应每日监测尿PH2~3次,使之维持在6.5~7.0之间。应避免过度碱化。若PH7.0,尿中磷酸盐易结晶沉淀。
阴性结石患者应严格限制摄入高嘌呤食物,高尿酸血症患者或中度以上高尿酸尿症患者,应服用别嘌呤醇。别嘌呤醇是次黄嘌呤异构体,一方面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减少尿酸形成;另一方面,别嘌呤醇使体内从头合成的嘌呤核苷酸减少,间接的减少了尿酸的生成量。因此,别嘌呤醇可显著降低血中和尿中尿酸水平。常用剂量为mg/d,分次或一次性服用。该药副作用较小,可出现皮疹、发热、急性痛风等现象。长期应用可增加体内黄嘌呤、次黄嘌呤含量,有出现相应成分结石的可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zl/1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