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30日下午,我院曾志宇主任带领泌尿外科医院朱伦锋副主任医师的协助下,顺利完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例运用“斑马”电子输尿管软镜配合“医为特”泌尿腔内碎石灌注吸引智能控压系统治疗复杂性鹿角形铸型肾结石病例。
手术完成,大家齐声为该技术“点赞
患者黄某,55岁女性,因左肾结石腰痛多年从潮州地区慕名到于我院泌尿外科就诊,住院检查后诊断为“左肾鹿角形铸型结石并左肾大量积脓,2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尿液细菌培养发现光滑假丝酵母菌及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遂于-05-07行左肾穿刺造瘘引流及左侧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术中从肾造瘘管抽出暗黄色粘稠恶臭的脓性液体约ml,由于患者各个肾盏颈均被结石堵死后,各肾盏均有积脓,所以肾内脓液难以完全引流出来,继续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
腹平片:左肾复杂鹿角形结石结石大小为8,6*3.2cm
肾造瘘术后半月,肾造瘘引流管引流出的脓性尿液
完全鹿角形肾结石合并肾积脓微创取石术,犹如“火中取栗",手术取石风险极高,是公认的微创取石手术的禁区,堪称结石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如冒然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或常规输尿管软镜手术,极有可能引起尿源性脓毒血症,进而威胁患者生命。这名患者已具备明显的患肾切除手术的指征,如行患肾切除术,则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风险,但患者左肾尚有滤过功能,患者本人也一度极其抗拒切除患肾。保住肾脏手术风险太高,且有生命危险,切除肾脏患者不能接受。何去何从?这让我院泌尿外科陷入两难……。一次偶然的机会,泌尿外科曾志宇主任亲眼目睹到到“斑马”遇上“医为特”这一手术的震撼效果,在请教征询“医为特”发明人宋乐明教授的意见后,果断地再次组织全科大讨论,决定迎难而上,立即决定引进该技术平台,为患者进行腔内碎石灌注吸引智能控压系统下的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挑战攀登这一结石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泌尿外科团队正在手术中
术后复查腹平片结石绝大部分取出
曾志宇主任带领的院内外泌尿外科团队在经过精心手术前准备后,5月30日下午,将患者送入手术室,麻醉成功后,顺利将电子输尿管软镜送入肾盂,在智能控压灌洗吸引系统的作用下,将肾内积脓及大量脓苔吸出,用钬激光快速击碎堵塞肾盂及各肾盏颈部结石,打开原先封闭的各个肾盏,让多个肾盏的脓液得以引流,整个碎石过程仅耗时60多分钟,术中碎石全部吸出,手术取得圆满成
功。
术中收集的浑浊含大量脓苔的结石
结石标本
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后,直接送回到普通病房,当等候在门外的家属得知手术顺利,成功保证肾脏后,禁不住喜极而泣。第二天患者即可自行下床活动,连续监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RP等炎症指标仅轻度升高,体温一直正常平稳,导尿管引出尿液已明显转清,现已安全度过危险期。术后复查腹平片显示结石已取出80%以上,达到了此次手术预期的目标。为确保手术安全,残余少许结石拟待2周后感染进一步控制后,再进行二次取石,有望将结石取尽。
术后患者情况稳定
引流尿液明显转清
尿路结石是南方地区高发疾病,最常见症状为腰痛和血尿,如合并感染可出现畏寒发热症状,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肾功能的毁损。每年都有大量的结石患者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以往常用的微创手术主要包括经皮肾镜取石术及输尿管软镜取石手术2种。常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或输尿管软镜手术由于在术中没法实时监测肾盂内压力,术中可能由于肾盂内压力过高而导致细菌或真菌等致病菌进入血液,增加患者尿源性脓毒血症风险,对于肾积脓的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风险更高。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是近年来国内新开展的高新技术,对比常规微创手术,其具有两大优势:1.可以实时监测肾盂、输尿管内压力,压力过高时可自动停止冲水,保持肾盂、输尿管内低压;2.有负压吸引功能,可以把碎石或脓液通过负压吸引抽出体外。因此,运用“斑马”电子输尿管软镜及“医为特”(泌尿腔内智能可控负压引器系统)这一平台技术,有效地破解了手术中因持续冲洗引起肾盂冲洗高压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难题,使手术风险降至最低,极大地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早在近10年前,我院泌尿外科就已在珠海地区率先引进开展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手术,有了这个平台,在尿路结石领域,我院泌尿外科必将如虎添翼,为结石患者带来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将迅速取代传统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在厂家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泌尿外科将建成该国家创新技术应用的粤港澳大湾区珠海培训基地,给广大结石患者带来福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zl/10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