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导读

肥胖流行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苯丁胺是常见的一种有效减肥药,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尚无肾毒性不良反应相关报道。近日,悉尼大学的EmilyXiminShao和同事报道了首例苯丁胺导致AIN的病例,旨在提醒临床医生和患者重视苯丁胺的不良反应。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特征是肾间质炎性浸润。药物相关性AIN的增加导致全球AIN发生率不断增加。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质子泵抑制剂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是药物相关性AIN最常见的原因,但事实上,任一药物都有可能导致药物相关性AIN。本文介绍了一例苯丁胺导致AIN的病例,供大家学习。

病例资料

患者女,43岁,因嗜睡、恶心、呕吐、左下腹痛5周入院,与进展性多饮、多尿相关。9个月前使用苯丁胺减肥,体重降低13公斤。5周前因体重稳定停药。

病史:抑郁症,长期服用西酞普兰;乳腺Paget病,行双侧乳腺切除术;肥胖症,入院时体质指数32.9。无其他用药史(包括非处方或草药)和娱乐性药物史。4年前戒烟,不喝酒。无肾脏或自身免疫疾病既往史或家族史。服用苯丁胺前患者基线肾功能正常,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90mL/min/1.73m2(参考范围90mL/min/1.73m2),血肌酐69mmol/L(90μmol/L)。

一般体格检查

血容量正常,血压/70mmHg,脉搏90次/分,体温正常,无皮疹或葡萄膜炎,其他无显著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肌酐显著升高μmol/L,尿素23.8mmol/L(参考范围2.1-7.1mmol/L),eGFR为6mL/min/1.73m2。

全血细胞计数:正常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82g/L(参考范围-g/L),白细胞增多11.4×/L,不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炎症标志物升高:CRP92mg/L(参考范围5mg/L),ESRmm/h(参考范围12mm/h)。

尿液显微镜检查:无菌性脓尿,白细胞×/L(5/高倍视野),红细胞30×/L。尿蛋白肌酐比升高:g/mol,24小时尿蛋白量1.8g。未见尿液管型或嗜酸性粒细胞。

肾脏、输尿管和膀胱CT显示肾脏大小正常,皮质厚度正常,无肾积水。

肾小球肾炎检查:ANA弱阳性(1:40;参考范围40),C3升高(2.15;参考范围0.90-1.80),ANCA、ENA、dsDNA、ASOT、HIV、乙肝、丙肝、血清和尿液电泳阴性。肌酸激酶正常。

肾活检显示:肾小管炎性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图1)。炎症细胞局灶性浸润,至基底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符合AIN诊断。无微脓肿或病毒细胞病变,免疫球蛋白、补体和轻链免疫荧光染色阴性。肾小球正常。未见慢性肾脏病病变。

图1肾活检显示水肿与致密性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炎症细胞浸润沿基底膜侵入肾小管上皮,肾小球正常(HE染色,放大倍数×)

治疗

基于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诊断为苯丁胺相关性AIN,给予甲基强的松龙mg,静脉输注3天,后口服泼尼松60mg,16周后停药。出院时泮托拉唑20mg/d,碳酸氢钠mg,bid。

随访

入院第1天患者血肌酐达到峰值μmol/L。入院第7天出院,肌酐为μmol/L。出院后1个月患者肌酐为μmol/L,eGFR为44mL/min/1.73m2。

讨论

AIN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仅10%的患者可出现典型临床表现—发烧、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多数患者为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如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减退。典型的药物相关性AIN在药物暴露后数天至数周发生,但也可在用药后数月发生。如本例患者,AIN缓慢进展,急性肾损伤表现较晚。

药物相关性AIN的主要治疗方法为立即停用致病药物。大多数AIN患者肾功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需长期肾脏替代治疗,常见于既往存在慢性肾脏疾病者。

随着肥胖流行率的增加,减肥药的使用也不断增加。据报道,年美国使用减肥药的患者约为2,万,服用苯丁胺的患者占89%,25%的患者服药时间超过临床建议时长。

FDA发布的苯丁胺相关不良反应有: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过敏和内分泌事件。原发性肾功能异常尚无报道。

本文是首例由苯丁胺单一用药导致AIN的病例报道,临床医生和患者使用苯丁胺时应全面了解其潜在不良反应,包括罕见的AIN。

医脉通编译自:Phentermineinducedacuteinterstitialnephritis.BMJCaseReports.:publishedonline9March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小儿白癜风患者能不能服用丹芪偏瘫胶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zz/6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