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石琨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产科部副主任,肿瘤妇科主任。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年留学日本,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发表SCI收录文章12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其他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2项。致力于妇产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妇科炎症、宫颈病变、妇科良恶性肿瘤的诊治。擅长腹腔镜妇科良恶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妇科肿瘤的综合治疗。
怀着宝宝的孕妇,腹中竟然长出了一个和胎儿大小相当的巨型肿瘤,是让母亲冒着生命危险等到分娩再治疗,还是冒着有可能失去胎儿的风险先切肿瘤?
近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产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手术,成功为一位妊娠期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孕妇施行了手术。术中不仅成功“挪开”了正孕育着胎儿的子宫,切除了巨型肿瘤,术后还将子宫重新回纳母体。目前孕妇和胎儿的各项指标均正常,继续妊娠,等待分娩的时刻到来。
先分娩还是先切瘤?巨型肿瘤危及母子生命
今年年初,26岁的林芳(化名)发现自己怀上了宝宝,然而,1月22日的一次B超检查显示,林芳盆腔右侧附件有一个大小41*30*39mm的肿物,医院建议林芳接受手术切除。然而一想到手术有可能危及腹中胎儿的安全,林芳断然拒绝,她希望在分娩后再接受治疗。
但林芳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个肿块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迅速增大。6月6日MR平扫结果显示,她的右中腹部、盆腔肿块大小已达**mm,几乎和胎儿一样大!与此同时,她的右肾轻度积水,右侧输尿管下段受压。医生诊断,这个肿块极有可能与卵巢癌有关,随后林芳转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主任石琨介绍,林芳的病情为妊娠期合并卵巢恶性肿瘤,若不及早处理,有可能出现囊肿破裂、扭转,甚至导致胎儿流产。经过前后多次沟通,孕期26周的林芳意识到了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同意接受手术。
多学科联合手术为母亲胎儿保驾护航
妊娠期合并肿瘤手术风险极高:出血、休克、胎盘早剥、切口愈合不良、流产、肿瘤未控复发、静脉血栓形成等等。光是静脉血栓这一点,林芳的风险评估就达到了8分,而大于5分就已经是高危级别。对此,市妇儿中心妇科主任医师石琨、产科主任医师何平及麻醉科主任医师宋兴荣组成了一支多学科团队,为林芳量身定制了一套治疗方案。考虑到卵巢癌易全身转移的特点,团队计划先对林芳的可疑恶性肿瘤进行探查和切除,待病理明确后再进行化疗,并根据产科指征决定分娩方式。
6月14日,林芳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进行了开腹右侧附件切除术。手术过程中,石琨发现,林芳的肿瘤与子宫后壁粘连,为了探清肿瘤情况,团队将林芳还孕育着胎儿的子宫整个取出。
就在此时,手术出现了险情。“子宫取出后,患者盆腔内压迫减少,血压难以控制,发生了大出血,出血速度非常快,瞬间就达到了多毫升。”石琨介绍,做足了充分准备的医疗团队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化解了出血危机并切除了肿瘤,再将子宫放回。监测显示,胎心正常。林芳的保留妊娠手术顺利完成,胎儿平安无事。
石琨介绍,肿瘤切除只是林芳治疗方案中的第一步,后续还需采取PT方案化疗,拟在孕期28周、31周、34周进行共3次化疗。“妊娠期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原则上须在分娩后作清除手术,需要切除卵巢和子宫,防止癌细胞转移。但随着二孩政策的落地,对于一些患的是交界肿瘤、期别较早的肿瘤病人,如果年轻或还有生育要求,会考虑病人的实际需要和病情发展做进一步评估,判断是否需要保留器官。”
术后,石琨在朋友圈里写道:“强烈的生育愿望让我们既要切除肿物更多考虑母亲,也要帮她完成保留胎儿的愿望!感谢所有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
卵巢上皮性肿瘤5年存活率只有30%
数据显示,卵巢癌发生在妊娠期女性的几率为1/-1/0,目前无诊疗指南可循,临床处理时机多于孕16-20周。石琨介绍,肿瘤的扭转和破裂可能会增加流产或早产风险。但大多数女性无需恐慌,在妊娠期卵巢肿瘤中,绝大多数为良性的畸胎瘤或良性囊肿,其中90%的囊肿为黄体囊肿,多在妊娠14周左右消失,一般可不作处理,定期随访即可。如果B超不能明确肿瘤性质,可做核磁筛查。
石琨呼吁,女性要重视孕前检查,如筛查有无肌瘤、囊性或实性肿瘤,尽可能早期诊断,积极处理。“女性应该每年做一次B超体检,及早筛查出肿瘤。待到卵巢癌出现症状后再检查,大多数病患已是Ⅲ期。比如有的患者消化不好,以为自己得了胃炎,经检查发现“胃炎”其实是肿瘤导致的腹水,并出现了癌细胞转移。
来源: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津、黎蘅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个白癜风治疗中药有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zz/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