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01
产后褥汗是正常生理现象
产后2周内的多汗,大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褥汗”。
原因:由于孕期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到产后,随着胎儿和胎盘的娩出,新陈代谢显著降低,体内潴留的水分通过皮肤表面出汗和尿液、呼吸来排出体外,其中出汗多是最易被感觉到的一种方式。这种出汗有利于减轻产妇的心脏负担及产后机体的康复,不必担心。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产后过度进补引起的多汗。传统坐月子,不少产妇喝红糖水、姜汤、羊肉、桂圆、红枣、人参、当归等温补食物或药材,引起内热。
看点
02
产后多汗护理要点:
注意多饮水,注意房间内的室温调节,不宜过热过凉,注意通气透气。
衣服被褥不宜捂得太多。出汗后及时擦干,等表皮的伤口愈合后,可每天淋浴,保持清洁。内衣要勤洗勤换,保持干燥。
如果是内热引起的多汗可减少进补,适当食用水果、蔬菜等偏凉食物调节平衡。
看点
03
病理性多汗是产后虚症
如果产后出汗持续时间长,超过2个月以上,应考虑是病理性多汗,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白天多汗,稍微活动一下就汗流不止,称为“产后自汗”;另一种情况是晚上睡眠中出汗,醒来即止,称为“产后盗汗”,均为产后虚症。
气虚自汗病因—产后失血耗气,气营两伤,营血不足,卫阳不固,而致自汗不止。
表现—产后自汗如淋,面色苍白,气短少语,乳汁清稀,恶露色淡量多,苔薄舌淡胖。
阴虚盗汗病因—如果本身为阴虚体质,分娩出血而阴衰于内,阳气独盛于外,则致盗汗不止。
表现—产后盗汗不止,潮热面赤,口干少津,心烦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津。
看点
04
病理性多汗的危害
出汗本身虽然无关痛痒,但是不注意的话,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一些异常分娩的产妇,出现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现象,身体抵抗力十分薄弱,大量出汗而不注意保暖的话,很容易受凉、感冒,引起其他的并发症。
每毫升汗液中含钙1毫克,在平时,每天由汗液丢失的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若产后出汗严重,则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表现为手足抽搐、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特别是产妇,孕期被胎儿摄取了很多钙更易造成缺钙。
看点
05
病理性多汗的食疗调补
产后多汗除了在中医辨证下服用补虚袪汗的中药方剂外,居家也可选用一些食疗方来调补。
1黄芪桂圆羊肉汤黄芪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山药15克。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入羊肉和三味药材同煮汤。食时调好味,可饮汤吃肉。
功效:补气固表,适用于气虚自汗者
2泥鳅汤糯稻根30克、泥鳅90克。先将泥鳅宰杀洗净,用食油煎至金黄,用清水2碗煮糯稻根,煮至1碗汤时,放入泥鳅煮汤,吃时调味,连汤带鱼同吃。
功效:补益脾肾,养阴除热止汗,适用于自汗和盗汗者
看点
06
产后多汗按摩辅助护理
1、足底部反射区按摩部位:甲状旁腺、乙状结肠及直肠、小肠、肛门、盲肠(阑尾)、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生殖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常用手法:拳面叩击法、食指关节刮法、双指关节刮法、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按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等。
2、足外侧反射区按摩部位:生殖腺。常用手法:拇指推法、叩击法、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等。
3、足内侧反射区按摩部位:腰椎、胸椎、子宫、骶骨。常用手法:拇指推法、叩击法、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等。
此外,也要提醒新妈妈,一定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不要嫌麻烦穿在身上导致不舒服和感冒哦!
看点
07
产后发汗排毒:
1.驱除在表的邪气,调理一般感冒。
2.驱除经络、关节的风、寒、邪湿,疏通经络,温通血脉,防治月子病。
3.改善经年日积月累的头、颈、腰、腿等病症。由于产后处于“开骨缝”的特殊阶段,产后排寒湿除了解除在肌表的风寒湿等邪气外,还可驱除深在经络、关节的邪气,达到治疗调理调理的目的。
4.排毒:人体内积累了大量的毒素,如纳、酒精、胆固醇、致癌重金属离子等。发汗可以把人体内的大量毒素及化妆品残留物等随汗排出体外,通过刺激汗腺来提高皮肤的透气性,发挥解毒和自洁能力。
5.瘦身:排除体内多余的水液,加速新陈代谢,分解脂肪,从而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
长按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北京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zz/5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