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顾名思义,
就是探看“子宫”的“放大镜”,
这是针对女性独有的一项技术。
(貌似是废话,男的又没有子宫)
妇产科有蛮多情况会用到宫腔镜,
比如想做试管婴儿之前,
就会被医生要求先做个“宫腔镜”,
一些女性听到“宫”就腿软了,
毕竟听上去是怪吓人的,
于是向医生发出灵魂深处的拷问:
今天,复医院
宫颈科陈丽梅主治医师就来解答
宫腔镜三连问
1、宫腔镜是个啥?
大家都知道,子宫是孕育宝宝生命最初的摇篮,如果把子宫比作是宝宝在妈妈体内入住的水晶宫,那么,宫腔镜就是运用放大的镜头,到水晶宫里面去看看:
宝宝即将入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异常啊?是不是适合宝宝入住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时,如果有潜在影响宝宝入住的危险因素,就给予铲除,为胚胎移植做好准备。
这也是一些做试管婴儿的女性经常会问的,为什么在做试管婴儿之前,医师要让去做个宫腔镜的道理。
2、宫腔镜能解决什么问题?
宫腔镜途经阴道、宫颈进入宫腔,可以发现宫颈管及宫腔内的各种异常,包括宫颈宫腔是否有赘生物,宫腔大小、结构是否异常,双侧输卵管开口是否正常,内膜是否正常等等。
下面来说说,常见的异常情况有哪些?又是如何解决的?
常见异常1:宫颈管或宫腔赘生物
一般来说,赘生物,特别是宫腔赘生物,是会影响胚胎植入的。
建议:宫腔镜下切除,不仅仅可以去除赘生物,还要将赘生物进行病理检查,明确多出来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如果是良性的还好,如果病理是恶性的或者癌前病变性质,那得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常见异常2:宫腔畸形
包括鞍状子宫,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临床上,相对多见的是纵隔子宫。
通俗地说,正常子宫腔是倒梨形或倒三角形的房间,纵隔就是从三角底部向中间多长了一堵“墙”,会使得“房间”内空间变得狭小,不利于胚胎生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且,这堵“墙面”缺少正常的内膜及血管,如果胚胎种植在纵隔上,很不容易存活。所以,纵隔子宫者发生不孕和自然流产的风险都较高。
建议:对于有自然流产史或不孕的患者,可在宫腔镜下将纵隔剪开,去除这堵“墙”,恢复子宫腔的空间,为胚胎入住做好准备。
为了能精确地剪开纵隔的深度,还会建议术前做个核磁共振检查(MRI),以明确纵隔大小,从而在宫腔镜下精准地切除纵隔——
毕竟,切除过多或过少都不好,切除过多可能损伤子宫肌层,后续怀孕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增加,而切除过少,则宫腔的空间仍然偏小,不利于怀孕。
常见异常3: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是由于子宫腔内膜缺失造成的。
最常发生在宫腔手术操作之后,即宫腔操作时功能性内膜被刮伤后宫壁粘连,也可能发生在子宫内膜感染之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议:宫腔镜是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通过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之后促进内膜再生。
虽然大多数的宫腔粘连能够在宫腔镜的治疗下得以改善,但目前的医学仍然有限,对于一些重度粘连患者,也经常无能为力。
曾经
在临床遇到一位患者,之前3次流产,现在月经量几乎无,继发不孕,去试管婴儿中心咨询,医师建议到我院行宫腔镜检查。
结果在检查时发现,患者宫腔正常形态消失,宫腔极为狭小,且布满了纤维化疤痕,无活性内膜,诊断为重度粘连。
当时,我们主任为该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但是因为患者缺乏活性内膜,就算把宫腔形态分出来,术后重新粘连的概率极大,做试管婴儿成功的概率基本没有。
但患者心心念念的仍然是:“医生,我怀不上孩子受了很多委屈,这次我下定决心要看好的,我一定要让那些人知道我也是可以怀孕的,我在老家那边还有冻存的胚胎呢,听说有人试了10次才成功,我还是要回去试试的。”
只能是一声叹息。所以啊,年轻的女性朋友,请一定记得保护好自己的子宫。千万不要以为无痛人流就是无损伤。
作为妇产科医生,我们见过流产过10次还能继续怀孕的人,也见多了一次流产就难以再次怀孕的人!请不要拿自己做试验品,如果没准备好要baby,一定一定要记得避孕。
3、宫腔镜到底是检查还是手术?
在门诊还是住院做?要不要麻醉?
有很多患者在预约了宫腔镜之后还会纳闷,明明试管婴儿那边医生是让我来做个宫腔镜检查,怎么过来预约了变成宫腔镜手术了?到底只是检查还是手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称之为手术,除了表示进入体内外,在复医院还有另一层意义,那就是如果宫腔镜检查发现有问题,医生都会同步治疗的,即诊断性宫腔镜检查和治疗性宫腔镜手术是一步完成的。
医院,门诊仅可进行宫腔镜检查,如发现问题,再办理入院,做治疗性宫腔镜手术。
而在复医院,基本所有的宫腔镜手术都可以在门诊检查时同步完成,且术后当天离院。
这是因为,我院拥有:
√外径7.5mm有操作孔的先进宫腔镜器械
√一支从事宫腔镜手术的专业医师团队
√非常娴熟的宫腔镜手术技巧
有很多要做宫腔镜的女性都想知道,做宫腔镜到底痛不痛。
以多年的经验来看,90%以上的生育期患者是可以耐受直接无麻醉的宫腔镜。当然对于一些心理比较紧张或是怕痛的患者,我院也有提供全麻下的宫腔镜检查手术。
最后,播报几个实用tips:
宫腔镜可算医学上最微创的器械之一。
它的镜头是通过女性的天然通道
即阴道→宫颈进入子宫的,
所以在肚皮上不会有任何疤痕~
我院宫腔镜可以在门诊直接做,
不过是需要预约的哦,
术前要常规进行抽血和心电图检查~
学术先锋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单极电切术:新的“皮瓣”技术介绍
作者:CarlosArturoBuitragoDuqueMédicoespecialistaenGinecologíayObstetricia,UPB.ColposcopistaFUCS,LaparoscopiastaCES.ClinicaSomaMedellinColombia
译者:黄睿
审校:夏恩兰
译者单位:首都医院宫腔镜诊治中心
尽管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的的新型宫腔镜器械正在发展,但在一些国家,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单极电切术仍然是最常用的技术。“皮瓣”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可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的选项。利用这项技术,膨宫液甘氨酸的用量减少因而降低水中毒的风险,亦可降低子宫穿孔的风险,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并可保留假包膜。
背景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性手术,也是粘膜下肌瘤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文献中报道了几种技术,可根据技术的易掌握性和外科医生的喜好来选择(1-4)。不幸的是,由于经济因素限制了新技术的使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并不常见。因此,尽管有了新技术的发展,宫腔镜下单极电切术仍然是最常用的技术。
据报道,在90%的病例中,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可以改善子宫异常出血,并提高生育力(53-70%)(5-11)。宫腔镜手术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荷兰(12)和德国(13)的发生率分别为0.28%和0.24%。然而,肌瘤切除术和子宫成形术是宫腔镜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手术,其发生率高达10%(14)。
已经报道的几种肌瘤切除技术,包括传统手术中的单极、双极电切技术及肌瘤粉碎技术,以及无需取出肌瘤组织的门诊手术(15,16)。子宫肌瘤切除术首先应充分选择患者,考虑肌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等因素,以确定手术的难度(17,18)。为了更易做出决策,年Lasmar提出了一种利用客观参数评估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的分类方法(19)。
完全在宫腔内的0型和1型肌瘤可以气化和/或切除,然而对于那些体积较大或在一定程度穿透的子宫肌层的1型及2型黏膜下肌瘤,需要仔细的计划和更专业的判断。这就是为什么要实施一项技术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甘氨酸的用量,并且避免电切肌瘤底部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这使切除更大更深的肌瘤成为可能。
▲图1:钳夹宫颈
技术介绍
操作在手术室进行,用2个单齿把持钳(图1)抓住宫颈前唇11点及1点,钳夹适量组织,从而减少宫颈撕裂的风险。首先进行诊断性宫腔镜检查,然后进行宫颈扩张,以甘氨酸澎宫,使用10毫米电切镜进行操作;从肌瘤中央最突出的部位开始切除,缩减肌瘤体积,使最突出部位最后形成“U”型(图2),通过反复切割使边缘形成长的皮瓣,以便被抓取。假如肌瘤位置很深,肌瘤周围的子宫内膜组织可能被切除,这样能更好的形成皮瓣,从而使肌瘤更易去除来减少子宫内膜的损伤(图示1)。
▲图2:在肌瘤的中心最突出的部位开始的切除,使肌瘤体积缩小,最后留下最突出的部分为U型
撤出宫腔镜后,使用一个小圆钳(注意:永远不要用齿钳),利用空间记忆抓住肌瘤的皮瓣,然后缓慢的旋转,逐渐往外牵引,肌瘤将被取出(图3)。当检查取出的组织时,很容易辨别出肌瘤靠近的肌层的那面,这就确保肌瘤是被完整取出,因为这面是光滑、可反光的---“光亮面”(图4)。一旦肌瘤被去除,再次置宫腔镜检查,观察宫腔及瘤窝情况,电凝止血,尽量保存假包膜的完整性(图片5)。
讨论
▲图示1.皮瓣的形成
对妇科医生来说,子宫肌瘤的治疗特别是较大的肌瘤和Figo分类的2型黏膜下肌瘤,通过常规宫腔镜手术完成是一个挑战。治疗的成功在于充分的病人选择。术前促性腺素释放素抑制剂(GnRh-a)的使用,可以缩小肌瘤的体积及其血管化,从而减少术中出血和澎宫液吸收,但是由于子宫肌层变薄会增加穿孔的风险,肌层的缺失因肌瘤的质地及肌瘤-肌层交界处致密性的不同而出现差异,除此以外,肌层的缺失似乎与术前用于宫颈准备的米索前列醇有关(18、20)。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治疗月经量增多和不孕(5-10)是有效的。这种外科手术能减少疼痛,术后恢复快速,并能立即改善生活质量(21)。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可能在单次手术中切除肌瘤,二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较低(22)。在外科咨询中,应始终提供这种治疗方案,因为它的侵入性较低,住院时间较短,费用较低,粘连发生率低,临床反应良好(23)。
宫腔镜手术用于切除大的2型黏膜下肌瘤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因而存在局限性(2,22),但是宫腔镜下肌瘤电切结合肌瘤的摘除术可用于切除大的肌瘤,这种手术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甘氨酸的液体量,因此可降低水中毒和子宫穿孔的风险(23)。
结论
这一新技术结合了宫腔镜电切术及肌瘤摘除术,作为切除粘膜下的肌瘤的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特别适用于大的肌瘤。由于存在一个盲操作的步骤,它可能不被普遍接受,但是通过精细的操作和适当的训练可使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尽管我们已将这项技术用于临床多年,也没有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但为了获得普遍的接受,我们需要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来进行参数比较,并确定这项新技术的安全性、重复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UsandizgaJA,DelaFuentePY,.TratadodeObstetriciayGinecología.Vol.2.Interamericana.;.p.
2.IndmanPD.Hysteroscopictreatmentofsubmucousmyomas.ClinObstetGynecol.;49(4):–.
3.ValleRF,BaggishMS.Hysteroscopicmyomectomy.In:BaggishMS,
宫腔镜操作规范-宫腔镜治疗(一)宫腔镜下疏通输卵口:
适应症:经证实输卵管间质部阻塞的不孕患者。
2.手术时间:月经干净后3~5天。
3.操作步骤
(1)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
(2)一般不用麻醉,宫颈扩张困难时用2%利多卡因行颈管表面麻醉。
(3)将输卵管疏通导管(为有一定硬度的医用塑料管,外径1.4mm,前端为外径0.5~0.8mm、长10mm的细尖)经宫腔镜的操作孔插入输卵管间质部约0.5~0.8mm,先注入药液(氢化可的松25mg+庆大霉素8万单位+2%普鲁卡因6ml+生理盐水10ml),推注力一般为20~25KPa。
(4)阻力变小后,注入76%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后),在X线荧光屏下观察输卵管显影情况。
(5)输卵管间质部疏通后,为巩固疗效,可考虑在下次月经干净后3~5天再作1次输卵管插管注药治疗。
(6)对不畅通者,宜作腹腔镜检查。
(二)宫腔镜下选择性输卵管插管通液试验
1.适应症:经多次输卵管通液及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输卵管粘连的不孕症者。
2.手术时间:月经干净后3~5天。
3.操作步骤:
(1)术前30分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及杜冷丁50mg。
(2)宫颈扩张困难时用2%利多卡因行宫颈管表面麻醉。
(3)用输卵管疏通导管或外径0.5~1.0mm、带不锈钢芯的硬膜外导管,经宫腔镜的操作孔经输卵管开口插入输卵管内,若顺利插入14cm以上而无阻力,说明已通过输卵管。
(4)如插管困难,可调整插管的插入方向,转动宫腔镜,试从各方
向进行。
(5)用硬膜外导管者抽出不锈钢芯,注入稀释美蓝液10~15ml,如无回流,输卵管内注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及地塞米松10mg。
(6)注液失败者,可适当加大压力反复推注,但忌用暴力。
(7)以上操作最好在腹腔镜监视下进行。
(三)宫腔镜下注药治疗输卵管妊娠
1.适应症:凡输卵管妊娠病灶直径﹤3cm,未破裂型或早期流产型,无出血或仅有少量出血,一般情况良好者。
2.操作步骤:在宫腔镜直视下找到患侧输卵管开口,插入医用塑料导管1.0cm后,缓缓注入50%葡萄糖液3ml稀释的MTX20mg,停药后5分钟拔管。
(四)其他节育及助孕技术
宫腔镜下还可以进行输卵管粘堵、输卵管内人工受精及孕卵移植术。
(一)适应症
1.子宫内膜切除术
(1)久治无效的异常子宫出血,已排除恶性疾患。
(2)子宫﹤妊娠8~9周,宫腔长﹤10~12cm.
(3)合并粘膜下肌瘤﹤3~4cm。
(4)无生育要求。
2.子宫肌瘤切除术
(1)粘膜下肌瘤﹤4~5cm.
(2)内突壁间肌瘤﹤4~5cm.
(3)宫颈肌瘤﹤3~4cm.3.子宫完全或不完全纵隔切除术。
4.宫腔部分或完全闭锁粘连切除术。
5.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1)有症状的单发或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
(2)已经除外恶性变。
6.宫颈病变切除术
(1)复发性宫颈息肉。
(2)有症状的宫颈息肉样增生。
(3)宫颈糜烂治疗失败或愈合缺陷。
(4)宫颈内瘤样变1~2级。
7.宫内胚物切除术
(1)胚胎已经死亡的宫颈妊娠。
(2)局灶性胎盘植入。
(二)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1)急性盆腔感染。
(2)心、肝、肾功能衰竭急性期及其他不能胜任手术者。
2.相对禁忌症
(1)宫颈瘢痕,不能充分扩张者。
(2)宫颈裂伤或松弛,灌流液大量外漏者。
(三)术前准备
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肝炎病毒抗体、电解质、心电图、胸片(或胸透)、盆腔B超、宫颈刮片、白带常规检查等。
2.特殊检查:针对可疑内科病进行必要的检查。
3.宫腔镜检查及定位取材和(或)诊断性刮宫。
4.子宫内膜预处理:无明显月经周期患者子宫内膜切除术前,于刮净子宫内膜后任选以下一种药物,连用4周。
(1)达那唑:mg口服,每日4次。
(2)内美通:2.5mg口服,每周2次。
(3)甲羟孕酮(Medroxprofesterone):30~50mg口服,每日1次。
(4)狄波-普维拉(Depomedroxyprofesterone,DMPA)mg,肌内注射,每月1次。
(5)丙氨瑞林(Alarelin,GnRHa类似物)ug,肌内注射,每日一次。
5.子宫肌瘤术前预处理:预缩小肌瘤体积者可任选以下一种药物,连用3个月。
(1)同子宫内膜预处理。
(2)米非司酮:12.5mg,口服,每日一次。
6.手术时期的选择:
(1)月经后,子宫内膜处于增殖期,为手术的理想时期。
(2)已作处理者,完成预处理后即施术。
(3)如有不可控制的输血,可急诊施术。
7.病人的思想准备:让病人对手术经过及预后有大致了解,便于术中配合与术后随访。
8.手术前一日的准备
(1)需腹腔镜监视者,下午洗肠一次。
(2)晚间插宫颈扩张棒。
9.手术日的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
(四)操作步骤
1.麻醉:一般用硬膜外麻醉,若有硬膜外麻醉禁忌症或切除较小宫颈病变时,可用静脉复合麻醉,腹腔镜监视者用全麻。
2.体位及消毒:取膀胱截石位,外阴阴道常规消毒,臀部铺消毒巾,套腿套,铺大单,暴露外阴部。
3.充盈膀胱:放臵导尿管,B超监视下由入水管向导尿管注入膨宫液,使膀胱适度充盈。术终排空膀胱。
4.扩张宫颈:取出宫颈扩张棒,消毒阴道,放入窥器,放宫颈钳把持宫颈,在B超介入下臵入探针,探宫腔方向及长度,扩张宫颈10~12mm。
5.宫腔灌流:灌流液用5%葡萄糖溶液,糖尿病者用5%甘露醇溶液,入水用自动液体膨宫泵,压力13.3kPa,流速ml/min,或用下口瓶或输液吊瓶,液面落差cm。下水连接负压吸引泵,吸引负压13.3kPa,或任出水管自然垂落。
6.切割组织
(1)将电切环臵于需切除组织的远侧或表面,当移动电切环开始切割时,先启动踏脚,并在手中感觉到有切割作用时,再移动切割器的手柄或弹簧,电切环按切除要求而切入组织,并按需要切除的深度顺势将组织切下,移动速度一般为1cm/sec。
(2)在电切环移入镜鞘内时,放开踏脚,从创面上将组织完全切割下来。
(3)切下的组织一般呈条状,两头略薄,中央略厚,状如小舟。组织片的厚度与电切环放臵的深度呈正比,其长度取决于电切环及镜鞘移动的距离。
(4)以宫颈内口为支点,调整切割组织的厚度。
(5)欲切较厚的组织时,应使电切镜鞘的头部略作前倾,使电切环能切入组织,然后即将电切环略向深处作弧形移动,至切割结束,再将镜鞘略太高,使组织顺利切下。
7.切除方法:
(1)顺行切除法:先将切除环推出镜鞘伸至远处,然后按切除深浅或长短距离要求,由远及近的作平行方向切割。
(2)逆行切除法:切除的方法与上述相反,电切时先将电切环放在需切除组织的近侧,切割时将电切环向远处倒推,到达需切除组织边缘将其切下。此法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需切除的组织较多,无法看清远处边界。〃欲切除的组织物下界飘动,顺行切除有困难。〃电切后创面上某些残余组织,顺行切除有困难。
(3)垂直切除法:将电切环作由上而下的垂直切割,切割时,电切环的移动度较小,以将镜鞘适当作上下移动为主。此法适用于切除较大的肌瘤。
(4)横行切除法:将电切环作由左而右,或者由右而左的横行切割,切割时,电切环移动,以将镜鞘适当作横向移动为主,此法适用于切除子宫底部组织和子宫纵隔。
8.电凝止血:
(1)电切环对准喷射出血点直接电凝,若无效,可能因动脉口径较大或走形方向与电凝部位不一致有关,可在出血点的邻近部位电凝。
(2)滚球电极电凝使局部产生片状焦痂,术后组织可能坏死脱落,引起继发性出血。
(3)切除组织表面有粗大血管时,应先电凝血管,再切割组织。
9.切除病变:
(1)子宫内膜切除术:用垂直切割环先切宫底至两角,然后自上而下切除宫体部内膜,深达内膜的功能层、基底层及其下方2~3mm的肌肉组织。需全部切除者终止在子宫内口下方1cm,部分切除者终止在子宫颈口上方0.5cm。
(2)子宫内膜去除术:用滚球电极先电灼宫底及两角,然后自上而下电灼宫壁内膜,待电极周围的组织变白,约﹤1秒钟,一旦电极周围组织变白,即可缓慢向宫颈方向移动电极。
(3)子宫肌瘤切除术:
〃有蒂粘膜下肌瘤:﹤2cm者,先切蒂瘤,再用卵圆钳夹出,﹥2cm者自肌瘤表面切割,待体积缩小后夹出。
〃无蒂粘膜下肌瘤:需先切开肌瘤包膜,然后将肌瘤切成碎片取出,如部分深埋于宫壁内,可边切边用宫缩剂,使肌瘤向宫腔凸出,至完全切除,亦可将肌瘤切至与周围肌壁平行为止。
〃壁间内突肌瘤:先于肌瘤突起处“开窗”,将肌瘤切成碎片,边切边注宫缩剂,使肌瘤突向宫腔,完全或部分切除。
(4)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将切割环臵于息肉蒂部的远端进行切割,切割深度须达基层,以减少复发。
(5)子宫纵隔切除术:自纵隔下方自上方切割,左右对等,一边一刀,切至纵隔基底部可见宫角,B超扫描测量宫底厚0.7~1.1cm,纵隔切除即完成,臵入宫内节育器,两月后取出。
(6)子宫粘连切除术:将切割环臵于粘连带后方进行切割,切割环无法臵入时,可在B超监导下水平切开,术终向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3ml,或臵入宫内节育器,两月后取出。
(7)子宫颈病变切除术:由颈管内向外切割,至切净为止,如前后唇均进行切割,术后应经常探颈管,防止粘连。
(五)术中监测
B超:适度充盈的膀胱与手术镜或灌流液形成两项对比,电切后宫壁基底组织受热脱水,形成强回声,可提示切割范围及深度,防止漏切及子宫穿孔
腹腔镜:
(1)子宫穿孔可能性较大的手术,如Ⅰ、Ⅱ型粘膜下肌瘤、子宫纵隔、纵隔粘连致宫腔闭锁者,需腹腔镜监视切割时子宫的变化,如子宫局部透光增强,或浆膜面起水泡时,及时发出警告,防止子宫穿孔。
(2)手术开始发现不合适内镜手术的病变,或术中发现子宫穿孔时可及时改变手术方式。
(3)对并发症的盆腔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附件包块等可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并可行输卵管美蓝染色通畅试验。
3.特殊监测:
(1)灌流液的入量和出量:计算吸收量,如达0ml,应尽快结束手术。
(2)心电图和心功能监测:适于心肾功能不全者。
(3)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灌流液吸收较多或失血时下降。
(4)血清钾和钠:灌流液吸收较多,使血液稀释而下降。
(5)血浆渗透压:灌流液吸收较多,可导致其下降。
(六)术后处理
术后6小时内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变化。
按所施麻醉方法,进行该麻醉的常规护理。
禁食6小时。
4.注意出血情况,若出血较多,可选用以下药物:
缩宫素10IU肌内注射;止血敏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立止血1kU静脉滴注;5%葡萄糖ml+维生素C3.0g+止血敏3.0g+止血芳酸0.3g静脉滴注。
5.抗生素静脉滴注1日,预防感染。
6.一过性发热:消炎痛栓2mg肛塞和(或)柴胡10ml口服。7.下腹痛:给予止痛剂。
(七)并发症及其防治
1.出血:因切割过深、宫缩不良或术中止血不彻底所致,可给宫缩素、止血剂,严重时重新电凝止血。
2.子宫穿孔:切除子宫底部及两角内膜时,容易发生子宫穿孔,有时尚可通过穿孔的子宫灼伤膀胱、回肠或直肠邻近器官,一经发现,应立即停止手术,经后穹窿穿刺,抽出并尽量吸净腹腔灌流液,对症处理。手术未完成者,可留待以后进行第二次手术。
3.过度水化综合征(hyperhydrationsyndrome):大量灌流液吸收入血液循环,导致血容量过多及低钠血症引起的全身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故手术时间应尽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一旦发现此综合征,立即停止手术,利尿,治疗低钠血症,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4.盆腔感染:极少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益。
5.宫腔粘连及宫腔积血:均极少见,B超介入下切开粘连带,开放积血腔即可治愈。
6.周期性腹痛:有些病人术后经血减少,腹痛增加,原因不明。镇痛剂对严重腹痛无效时,一些病人需切除子宫。
7.治疗失败和症状复发:复发极少见,若治疗失败或症状复发可对症处理或行第二次手术。
(八)宫腔镜手术对医生的要求
1.由主治医师以上水平的医师学习此项技术。
2.具有良好的外科操作训练基础,熟知子宫解剖学标志和手术操作步骤,具有丰富的开腹手术经验,能处理手术并发症和术中意外。
3.了解宫腔镜手术所使用的动力、灌流、照明、成像、监视、器械等系统的性能及使用方法、能及时排除故障。
4.具有丰富的宫腔镜诊断经验。
(九)宫腔镜电切术初学者的培训
首先在实物上,如肉块、苹果、肥皂或离体子宫上进行一定时间的切除练习,以熟练运用电切镜及切割组织的操作方法。
籍教学镜或电视录像,在教师电切时观察和学习至少30例。
开始时,在教师利用教学镜或电视的监视下,初学者作短时间的电凝和(或)少量宫颈组织电切。
4.掌握基本操作后,可在教师教学镜或电视的监视下进行电切,若半小时内仅切除一小部分,则应与教师对调位臵,以便争取在后半小时内完成手术。
5.初学者应选择稍大的子宫试切。
6.初学者开始单独进行电切时,于手术完成后,由教师对宫腔的切割面进行检查和整修。
宫腔镜术中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宫腔镜诊治宫腔内病变微创、有效,由于宫腔镜手术需要能量设备、膨宫介质、宫内压力,以及手术空间狭小、不能缝合等特点,使其并发症不同于传统手术,甚至有致死的风险。常见的并发症有子宫穿孔、出血、体液超负荷、低钠血症、空气栓塞及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等发生,近年来宫腔镜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子宫穿孔
子宫穿孔(器械进入腹腔)和子宫破裂的原因可能是膨宫压力过高及手术使子宫肌壁迅速变薄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子宫腔被膨胀时,子宫壁的厚度可1cm。因此,作宫腔镜电切术膨宫压力的设定应为满足视野的最小压力,一般为平均动脉压水平,当宫壁足够薄时,正常水平的膨宫压力就可能突破宫壁的完整性,导致穿孔或子宫破裂。
防范措施:宫腔镜下电切组织不可过深,同时应避免反复操作子宫的同一区域,尤其是宫底和宫角,必要时术中超声或者腹腔镜监护可避免复杂的宫腔操作导致子宫破裂或者穿孔的风险。
2
TURP综合征
宫腔镜手术中由于膨宫压力和灌流介质的作用,灌流液大量吸收引起体液超负荷和(或)稀释性低钠血症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其发生率为0.1%~0.2%,如诊治不及时可致死亡,是宫腔镜手术中严重并发症之一。单极电切使用非电解质灌流液,大量快速吸收导致体液超负荷及稀释性低钠血症。双极电切使用生理盐水灌流,大量快速吸收仍有血容量过多,水中毒的危险,手术时间过长,膨宫压力过高和血窦开放、切断小动脉是TURP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降低宫腔内压力,将导致视野不良或不全。宫腔内压力过大,会导致过多液体的渗入血管。
防范措施:密切 宫腔镜是一项新的、微创性妇产科诊疗技术,可用于诊断、治疗和随访子宫腔内病变。宫腔镜不仅能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且能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在直视下取材或定位刮宫,大大提高了对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更新、发展和弥补了传统诊疗方法的不足。
宫腔镜治疗的适应症:
1、常子宫出血,包括月经过多、月经过频、经期过长、不规则子宫出血等。
2、疑有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者,应用宫腔镜检查、定位活检结合组织病理学评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
3、B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诊刮检查提示有异常或可疑者,可经宫腔镜检查确诊、核实或排除。
4、有子宫腔内粘连或宫腔内异物残留者。
5、不孕症和反复自然流产:在男女双方全面、系统评估的基础上,探查宫腔内病因并予以矫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zl/1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