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学绪论
1、HE染色:即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苏木精为碱性,可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以及细胞核内的核糖体等染成紫蓝色;伊红呈酸性,可使细胞质以及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染成粉红色。
2、PSA反应:又称过碘酸希夫反应,简称PAS反应,是显示多糖和蛋白多糖的最常用方法。PAS反应阳性时呈红色,表示有糖原和多糖的存在。
三、上皮组织
1、pseudostratified(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主要分布于呼吸管道,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这些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一,核的位置不在同一水平上,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因此在垂直切面上观察貌似复层,而实为单层。
2、microvillus(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微绒毛直径约0.1μm,长度因细胞种类或细胞生理状态而有很大差别.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3、cilium(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指状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电镜下,可见纤毛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微管二联微管一侧伸出两条短小的动力蛋白臂。纤毛向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把上皮细胞的粘液及其吸附的颗粒物质定向推送。
4、基膜: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称为基膜。HE染色呈粉红色,PAS反应呈阳性。在电镜下,基膜由靠近上皮的基板和与结缔组织相连的网板组成。构成基膜的主要成分有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和少量的纤维粘连蛋白等。具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且有半透膜性质。’
5、gapjunction(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相邻细胞膜高度平行,细胞间隙约3nm,胞膜中有许多规律分布的柱状颗粒,称连接小体,它们聚集为斑状,是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分子量小于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可在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整体。
6、.plasmamembraneinfolding(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所形成的许多内褶,内褶与细胞基底面垂直,内褶间含有与其平行的长杆状线粒体。质膜内褶主要见于肾小管,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四、固有结缔组织
1.▲fibroblast(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常附着在胶原纤维上。功能活跃时细胞较大,多突起;核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电镜下,它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即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成纤维细胞主要合成和分泌构成结缔组织的纤维和基质成分。
2.▲plasmacell(浆细胞):从B淋巴细胞来,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呈卵圆形或圆形;核圆,偏于一侧,异染色质常呈粗块状,从核中心向核被膜呈辐射状分布;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下,胞质内含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核旁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3.▲mastcell(肥大细胞):一类胞质内富含嗜碱性颗粒的细胞。细胞较大,圆或卵圆形。核小而圆,染色深,居中,;胞质内粗大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可被醛复红等染为紫色。颗粒易溶于水,故在切片上难以辨认该细胞。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和嗜酸性颗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在炎症和免疫反应时,颗粒被释放。
4▲macrophage(巨噬细胞):是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形态多样,随功能状态而改变。功能活跃者,常伸出较长的伪足而形态不规则。核较小,圆或肾形,着色深;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可含有异物颗粒和空泡。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和少数球状隆起。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噬泡、残余体以及数量不等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细胞膜内侧有较多微丝和微管,参与细胞运动。
5mesenchymecell(间充质细胞):一种分化程度低、无紧密联系,分化能力很强的细胞。大,呈星形,细胞间以突起互联成网;核大,卵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呈弱嗜碱性。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在胚胎时期能分化成多种结缔组织细胞、肌细胞、血细胞、内皮细胞等。成体的结缔组织内仍保留有未分化的间充细胞
6.undifferentiatedmesenchymalcell(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布在小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周围,其形态似纤维细胞,是成体结缔组织内的干细胞,保留着间充质细胞多向分化的潜能。在炎症及创伤修复时大量增殖,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参与结缔组织和小血管修复。
7.▲molecularsieve(分子筛):由大量蛋白多糖聚合体形成的有许多微孔的分子筛,允许水和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通过。而大于空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等则被阻挡,嗜基质成为限制细菌扥有害物扩散的防御屏障。16.blutbild(血象):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
五、软骨和骨
1、▲osteone(骨单位)Haversiansystem(哈弗斯系统):是长骨的密质骨中的主要结构。长圆筒状,由中央管和呈同心圆排列的多层哈弗斯骨板组成。是长骨中起支撑作用的主要结构。
2、同源细胞群(Isogenousgeoup):位于软骨中央,有2-8个成熟的软骨细胞聚集在一起,其来源于同一个软骨细胞。越靠近软骨中央,同源细胞群的细胞数量越多,反映了软骨的间质性生长。
3、骨板(bonelamella):骨基质中胶原纤维平行排列借基质粘合在一起,并有骨盐沉积形成半层状结构,称为骨板。骨板成层排列,同一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连骨板内的纤维则相互垂直,这种结构特点使骨的密度有效增大。
4、类骨质(osteoid):骨质在最初形成时,细胞外基质无骨盐沉积,称类骨质,类骨质经钙化后形成骨质。
5、哈弗系统(Haversiansystem):又称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排列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呈圆筒状,由中央管和同心圆排列的多层哈佛骨板组成。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哈佛系统是生长骨干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
六、血液
1、血细胞正常值范围表,
2、血浆(plamsa):血液除去有形成分即为血浆。血浆是无形成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约占血液容积的55%,包括水、血浆蛋白、脂蛋白、脂滴、无机盐、酶、激素、维生素和各种代谢产物。
3、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在成人,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在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的病人,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
4、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有称多能干细胞,源于受精3周时的人胚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要存在于红骨髓。其基本特征为:有很强的增值潜能;有多向分化能力;有自我修复能力。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七、肌组织
1、▲sar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wh/9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