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雾霾深重,墙内学术浓郁。年12月3日,由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办的“年第四届北京地区妇科肿瘤学术年会”在京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专题主要集中于子宫体肿瘤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中国妇产科网予以全程报道。

开幕式致辞

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向阳教授代表分会对各位领导、嘉宾和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尽管作为北京医学会的年轻成员,妇科肿瘤分会成立不到四年时间,但在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努力打造学术平台,举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关心年轻医师的成长,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科普宣传。在各位委员的辛勤工作下,分会荣获北京医学会“年优秀分会”称号。年初分会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产生分会第二届委员会,进一步扩充委员人数,使得更多热心学会工作的专家加入该学术团体。分会每次年会突出主题,旨在通过高水平的学术研讨对某个类型进行深入探讨,使与会者获得更大收获。最后向教授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和同仁工作顺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会长和《中华妇产科杂志》主编郎景和教授首先代表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向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北京地区妇科肿瘤分会虽是成立较晚的协会,却是我国妇科肿瘤队伍的一支劲旅,在宫颈癌、内膜癌、卵巢癌和滋养细胞肿瘤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本次大会是一年来大家工作的总结,是很好的年终交流。当今妇产科学术交流非常活跃,每周都有许多会议,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但是大家疲于奔命。本次大会京津冀联合即是区域联合的一个不错的例子,以后应该多做类似的资源整合。郎院士最后祝本次大会顺利圆满。

北京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和党委书记田宝朋致辞,北京地区妇科肿瘤分会一直秉承普及和提高妇科肿瘤的基础理论、诊断方法和临床技能之宗旨。本次会议邀请国内众多妇科肿瘤专家和与会者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研讨,分享近年来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交流临床实践、新观点和新方法,探讨在当今大数据精准医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将积极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

图为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为新一届的主任委员向阳教授,副主任委员张震宇教授、王建六教授和吴玉梅教授颁发证书

学术讲座

郎景和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肿瘤

医院郎景和教授的讲座题目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良性疾病,但临床上具有转移、侵袭和复发等恶性行为。21世纪以来,对内异症的认识上升到新层面,目前认为其为子宫内膜疾病、干细胞/祖细胞疾病、瘤样病变,且与恶性肿瘤相关。内异症恶变约80%发生在卵巢,称为内异症相关的卵巢癌(EAOC),主要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通常发病年龄轻、期别早,预后较好。卵巢外内异症相关的癌瘤(EOEAC)非常少见,腺癌为主,亦可是肉瘤或其他类型。典型EM-不典型EM-癌症可能是内异症恶变的过程,异位内膜化生-增生-癌是个移行程序。当出现卵巢内异囊肿过大,直径大于10cm或有明显增大的趋势;绝经后又复发,疼痛节律改变,痛经进展或呈持续性腹痛;血清CA过高(大于KIU/L)等情况,需要临床警戒,考虑恶变可能,因此应常规检查标本,必要时送冰冻切片。内异症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恶变的最好策略。手术是基本和首选治疗,特别是腹腔镜手术;不主张“试验性治疗”,特别是“长期”试验性治疗;尤其警惕绝经期患者,以防耽误病情,漏诊癌瘤。

宋磊教授:经阴道子宫/宫颈广泛切除术输尿管的处理

医院宋磊教授与大家分享的是“经阴道子宫/宫颈广泛切除术输尿管的处理”。宫颈癌手术微创观念的新模式是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经阴道广泛子宫/宫颈切除术,输尿管是此过程容易损伤的器官。妇科手术输尿管损伤发生率0.1-2.5%,多为能量器械损伤导致。双侧输尿管被结扎,术后立即出现无尿,血尿素氮和肌酐上升;一侧输尿管被结扎,出现患侧背痛及肾区叩痛,其他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不明显。临床表现可分为内漏和外漏。内漏的漏孔与阴道不通,尿液漏于盆腹腔,后果严重,出现“漏、痛、胀、热和块”。外漏漏孔与阴道相通,尿液经阴道流出,形成输尿管阴道瘘。引流液性质可通过引流液、尿液和血液三者对照进行判断。输尿管损伤的处理方案是:术中发现,及时修补;术后发现应尽早处理,不能等待。为预防能量器械损伤,术前放置输尿管导管至术后两个月。

康山教授:子宫内膜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医院康山教授分享的是“子宫内膜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目前位居发达国家妇科肿瘤第一位,发展中国家第二位。从年由原来的临床分期改为手术病理分期开始至今,内膜癌的分期和指南不断变化,常常是最难进行治疗决策的女性生殖道肿瘤。目前推荐根据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和生长部位综合考虑抉择。盆腔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类似。研究显示淋巴结转移复发率是无淋巴结转移的6倍,且前者5年生存率大大下降。GOG发现有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决定预后最重要的因素。高低危患者盆腔淋巴结切除有利于改善总体生存率,高危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与无复发生存之间存在正相关。因国内病理诊断水平尚待提高,不能普遍通过术中冰冻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和分级等。康教授指出,内膜癌的基本术式是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任何时候切除盆腔淋巴结都没有错,高危型要切除肾血管水平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张震宇教授:子宫内膜癌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首都医院张震宇教授带来题为“子宫内膜癌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的讲课。20%子宫内膜癌在手术探查时发现有宫腔外转移,术中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存在不一致性,术中冰冻病理存在不确定性。FIGO新分期基于手术,更为强调手术。目前常规I期予以筋膜外子宫切除,II期广泛性子宫切除,晚期肿瘤细胞减灭术。张教授结合本单位腹腔镜和开腹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疗效比较的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指出经过不懈努力,该院现今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可获得与开腹同等的5年生存率,且失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张教授认为初步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安全可行,有可能成为该病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

王建六教授: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困惑问题之一——系统切除淋巴结吗?

医院王建六教授的讲课是“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困惑问题之一—系统切除淋巴结吗?”。研究提示子宫内膜癌切除的淋巴结90%没有癌转移,接受与未接受淋巴结切除的OS和RFS均无差异,因此淋巴结切除是否科学合理值得思考。根据该院经验,王教授提出淋巴结转移低危五条标准,包括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高分化、肿瘤局限于子宫体、肌层侵犯深度<50%和肿瘤直径≤2cm。前哨淋巴结是肿瘤引流区域第一站淋巴结,是最容易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检能检出小于2mm转移病灶,可作为有淋巴结切除适应症的患者不系统切除淋巴结的对策之一。前哨淋巴结示踪剂有亚甲蓝、纳米炭和ICG(吲哚氰绿)。王教授结合该院前哨淋巴结初步研究结果,指出纳米炭联合IGC示踪子宫恶性肿瘤SLN检出率高于单一示踪剂;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在SLN检出率及分布相似;双侧检出SLN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

李斌教授: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应用

中医院李斌教授为大家带来“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应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面临手术困难、合并症(三高、肥胖)、并发症(术中、术后)和治疗过度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选择性切除淋巴结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生物染料的示踪作用,定位肿瘤转移的前哨淋巴结并选择性活检,判断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SLNB示踪方法有生物活性染料法(蓝染料、纳米炭和ICG)、核素法(99m锝标记示踪剂)和染料-核素联合法;注射部位包括浆膜下注射、经宫腔镜内膜下注射和宫颈深间质注射。目前NCCN指南已将SLNB列入临床应用,但仍存在瓶颈,比如冰冻病理敏感性过低,不能体现淋巴结实际情况。除常规病理、冰冻病理外,SLN还可通过病理超分期和分子分期予以检查。

谭先杰教授: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医院谭先杰教授带来的讲座是“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问题”。由于异常激素状况导致的从良性到癌前的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为子宫内膜增生。WHO将其分为四种病理类型,但这种分类过于复杂,重复性差。0年,Mutter及国际子宫内膜合作组织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称为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由于组织为刮宫所得,不是像宫颈一样为切除所得,细胞排列缺乏极性,因此病理医生诊断EIN比较困难。谭教授强调,尽管本次讲座讨论EIN的诊治新概念,但无法回避WHO分类标准,文献仍多用后者。在诊断EIN和癌症方面,子宫内膜诊刮术和吸取术对于组织取材孰优孰劣尚不明确,二者均具有局限性。EIN应依据年龄、生育要求和子宫内膜增生类型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常用孕激素治疗,应注意随访及防复发。EIN切除子宫的手术途径取决于子宫的大小及合并情况。

李红霞教授:II型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处理

首医院李红霞教授的讲座是“II型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处理”。子宫内膜癌中II型发生率占10-15%,几乎全为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多数ER、PR阴性,与高雌激素状态无关,常无肥胖及糖尿病,易发生深肌层浸润、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差,多数出现P53突变。第四版WHO分类将其分为浆液性癌(UPSC)、透明细胞癌(UCCC)和癌肉瘤。P53突变与US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Sherman等提出了内膜癌起源的二元假说,认为在长期雌激素作用下的慢通路导致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而P53作用下的快速通路则导致侵袭性USC发生。李教授指出应重视USC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绝经后出血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症状与卵巢癌相似,还有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仅表现为宫颈涂片异常腺细胞;通过诊刮或宫腔镜活检病理发现确诊。子宫内膜腺体的异型增生(EmGD)是II型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建议每3个月行经阴道超声检查,随访1年。此外,应重视II型子宫内膜癌的规范化治疗,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是最基本手术方式,首选化疗方案是TC。

郭红燕教授:早期子宫内膜癌复发远处转移几点思索

医院郭红燕教授讲解的是“早期子宫内膜癌复发远处转移几点思索”。一,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存在一些不明确原因的复发者,这提示其具有极大的不均质性,需要我们在I型II型分型之外,在既往的高危因素基础上,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新的基因分类方法与经典分类的有机结合,可有效诠释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表现。可用于基因分类的分子事件包括基因突变、微卫星不稳定、拷贝数变化等,可能助于未来精准治疗的选择。二,MFLF是近年病理学界提出的在部分子宫内膜样癌病灶中出现的独特病理浸润类型,是内膜癌的一种特有的浸润方式,因其早期可以出现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预后差。结合该院早期内膜癌术后快速复发的病例,郭教授指出临床医生应给予这种亚型足够重视,积极治疗。三,子宫内膜癌复发远处转移更多通过血行转移,研究提示多种实体瘤中可检测到循环血肿瘤细胞(CTC),未来CTC可能在妇科肿瘤具有许多应用。复发性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类型、患者状态及既往的辅助治疗决定复发的治疗方式。

冯力民教授: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内膜癌中的应用

医院冯力民教授讲解的是“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内膜癌中的应用”。宫腔镜技术使妇科医生可以“眼见为实”,可以最直接、近距离地观察整个子宫腔而无盲区。如果经超声、CT或MRI检查已高度可疑子宫内膜病变,应首选分段诊刮。对临床症状典型同时具有高危因素,而辅助检查未证实内膜病变者,则应尽快行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电切术后残留内膜仍可出现内膜癌的发生,应注意严密随访、及时诊断。关于宫腔镜检查能否造成癌细胞播散,有研究显示宫腔镜检查与内膜癌5年存活率无关。尽管如此,我们应强调行宫腔镜检查时必须尽量降低膨宫压力,而且应尽量避免加压。目前尚无循证医学的资料证实多大的膨宫压力可避免内膜细胞播散。

吴玉梅教授:子宫内膜癌的放疗

首都医院吴玉梅教授为大家分享的是“子宫内膜癌的放疗”。年NCCN指南对子宫内膜癌的初始治疗和术后治疗原则予以了详细阐述。临床中,I期术后处理常比较棘手,需要结合分期、组织分级和高危因素等。II期术后考虑分期和分级,不考虑高危因素。III期术后只考虑分期,不考虑分级。肿瘤靶向放疗可对肿瘤已知/可疑侵犯部位放疗,包括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年NCCN指南指出,无法手术切除的内膜癌,可予以外照射±内照射;术后放疗可给予内照射±外照射;姑息放疗用于肺、肝、骨转移和复发。吴教授对内膜癌内照射应用于无法手术切除者的原则、剂量分割方案和临床疗效进行了详细介绍。需要强调的是化疗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但应辨证对待。

曲芃芃教授:子宫肉瘤诊疗进展

医院曲芃芃教授的讲课是“子宫肉瘤诊疗进展”。子宫肉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子宫恶性肿瘤3%-7%,其组织类型多样,可分为子宫平滑肌肉瘤、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未分化子宫肉瘤以及其他特殊类型。子宫肉瘤多发生于40岁以后,特别是绝经期女性,最常见症状是围绝经期或绝经后阴道出血,最常见体征是短时间内子宫肿物增大明显。子宫肉瘤无特异的肿瘤标记物,术前难于发现,多在术中及术后诊断,病理诊断是确诊依据。子宫肉瘤的初始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首选手术,基本术式为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及双附件切除术,有子宫外病灶性病灶切除。是否切除卵巢及淋巴结需个体化。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确定。不能手术者、晚期、复发转移者化疗予以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及含有阿霉素的化疗方案为主的综合治疗。

高雨农教授:子宫内膜癌治疗指南

医院高雨农教授的讲座是“子宫内膜癌治疗指南”。9年FIGO手术病理分期是子宫内膜癌临床参考标准,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为基本手术方式。当病灶局限于子宫的G1级子宫内膜样腺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可疑转移病灶,无药物治疗或妊娠的禁忌症时,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高危因素是年龄大于60岁,存在脉管癌栓,肿物大于2cm和子宫下段或宫颈表面腺体受侵。I期术后辅助治疗需考虑高危因素;II期和IIIB期则不需考虑;III期大部分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完整切除所有转移病灶,术后增加盆腔外照射和/或化疗;IV期可考虑新辅助化疗,扩散至腹腔,达到无残余病灶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才获益。高教授强调子宫内膜癌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宫颈浸润可术前通过MRI和宫腔镜予以评估;二,尽管分期需要,但目前是否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尚有争议,常规进行选择性淋巴结取样的价值尚未确定;三,晚期特别是合并腹水和胸水的患者可考虑采用类似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的方法,3疗程后再评估手术,或肿瘤侵犯宫颈,不适合即时手术者也可考虑新辅助化疗。

病例讨论

医院王志启教授及其团队与大家分享的是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数年出现盆腔肿物的病例,与会专家及同仁踊跃讨论,表示患者既往史很重要,当体查和辅助检查不能提供诊断线索,需要行腹腔镜探查。王教授团队最后介绍,这些病例是医源性寄生性子宫平滑肌瘤,主要因子宫肌瘤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中,未被保护的子宫肌瘤碎屑遗留播散造成,术中使用粉碎器可增加发生可能。

明日会议预告

明天妇产科网将继续为大家全程报道“第四届北京地区妇科肿瘤学术年会”的精彩内容,将主要涉及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敬请







































北京白癜风费用
北京市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wh/5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