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7日,我院急腹症外科副主任陈鑫在门诊接诊了一位60岁的刘阿姨,她持续肚子胀、肚子疼10多天,伴向背部放射疼痛。一周之前在外院行腹部CT检查显示:腹膜后占位性肿物,位置贴近右侧肾脏、十二指肠、下腔静脉。得知我院急腹症外科在治疗疑难腹部疼痛方面很有经验,慕名来诊。陈鑫副主任立即妥善安排患者入院。
第一篇:针对线索,初次会诊刘阿姨入院后检查血压为/mmHg,但刘阿姨表示,自己平日血压不高,也没有症状。因为腹膜后肿物靠近右侧肾下极,不能完全确定肿物来源、性质,不能排除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的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可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这是一种临床上并不常见的疾病,约10%为恶性肿瘤,可能会引起血压阵发性的急剧升高,还有休克及低血压的风险,严重者会引发心率失常等多器官脏器损害。
陈鑫随即与我院内分泌科、心内科联系,请协助指导相关检查。随即详查患者24小时尿VMA(香草基杏仁酸: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全天定时检测(0:00-8:00-16:00)、皮质醇(Cor)全天定时检测(0:00-8:00-16:00)、高血压立、卧位筛查项目等检验项目,并积极完善腹部核磁共振MRI(肾脏)增强扫描,经过详细的检查,陈鑫终于松了一口气,根据各项尿检及血液监测数据和影像学结果回报,基本排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能,一项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得以排除。
第二篇:心思细密再次联诊虽然威胁患者生命的嗜铬细胞瘤基本排除,但陈鑫并不放心,反复查看患者腹部CT及MRI影像学资料,患者肿物位置毗邻右肾下极水平、结肠肝曲后、十二指肠、下腔静脉、右侧输尿管,位置极其刁钻,肿瘤的来源是结肠还是十二指肠?对肠道有无侵犯,对输尿管有无侵犯?
陈鑫积极联系泌尿外科主任孙卫兵,孙卫兵详细查看患者CT及MRI,并对病人详细查体后,做出判断,腹膜后肿物可以切除,但需要泌尿外科与急腹症外科协同手术,才能达到对各自专业领域的补充,随后陈鑫与孙卫兵商讨手术方案。与此同时,医务人员积极完善患者电子胃、十二指肠镜及结肠镜检查,判断肿物是否来源及侵犯肠道,并排除是否消化道疾病可能。
第三篇:路遇“顽石”拨云见日年11月01日电子胃镜显示:刘阿姨胃内见一5*6cm胃石,质硬,胃角部见一1*1cm大小溃疡。胃镜检查结果一出,又经过详细询问患者,得知刘阿姨有长期进食山楂的习惯,陈鑫经过与急腹症外科主任罗福文讨论后做出判断,刘阿姨这次的腹痛、腹胀伴背部放射疼痛的症状可能和这两个病因都有关系,单纯解决一个病因可能都无法完全缓解症状,存在“一症双病”的情况。
胃石症是我国并不常见的一种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疾病,多为患者食用山楂、柿等含有鞣酸的食物,鞣酸与胃内蛋白形成不溶物,并逐渐聚集成巨大团块,引起胃胀等症状。胃石若经过溶解、胃镜碎石难以取出,患者还需要手术取石。
陈鑫随即联系消化内镜、消化内科进行会诊,经多科会诊,制定了治疗方案:先溶解药物治疗,再行胃镜取石治疗,如未能奏效,则考虑手术治疗。先让刘阿姨口服碳酸氢钠4天,并每天饮用碳酸可乐ml,帮助溶解胃石,11月7日复查胃镜,患者胃石奇迹般的溶解消失。“双病”中的一病得以解除。
第四篇:泌—普联合肿物完美切除年11月8日,陈鑫及手术团队联合泌尿外科孙卫兵,经过缜密的手术方案商讨,对患者腹膜后肿物进行了微创腹腔镜下切除术。
术前,孙卫兵根据丰富的泌尿系部位的肿物切除经验,指导给予患者左侧卧位,并设计了极为巧妙的微创手术入路,这一手术入路,在普外科手术中并不常用,事实证明,正是这一术前的手术入路设计,为肿物的良好暴露发挥了关键作用。术中,孙卫兵仔细分离解剖肿物与肾及输尿管部位的粘连结构,陈鑫谨慎熟练的分离十二指肠及结肠周围解剖结构,两位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将各自擅长的领域相互组合,共同作战,成功完整切除腹膜后肿物,极大的减少了手术创伤,术中出血不足20ml,完美阐释了微创外科技术及损伤控制手术的精髓。术后刘阿姨恢复良好,肚子涨、肚子痛的症状消失,于11月11日顺利出院。
总结:MDT(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是现代亚专科越来越细的趋势下诊断临床疑难病例的一种高效的方式,其更全面细致的优点更能帮助患者更准确的找到病因,避免漏诊,更能在诊治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
我院急腹症外科,是一个遇到疑难腹部疾病数量特别多的科室,在罗福文主任及陈鑫副主任的带领下,学科越来越重视MDT机制的建立,逐渐探索出一条多学科联合诊疗帮助患者解决痛苦之路。
大医二院官方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儿童白癜风的原因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zz/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