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第一、第二篇,发送“”、“”即可查看)
(三)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又称输尿管前下腔静脉,右侧输尿管本应沿腹部大血管前侧下行,但有些人的右侧输尿管却是由下腔静脉后侧绕过,输尿管的上1/3段位于下腔静脉之后,再由下腔静脉左后绕出,向前下进入正常位置,这种情况称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其实质不是输尿管本身畸形,而是先天性血管(下腔静脉)异常。
病理概述:
胚胎发育时期,下腔静脉有后静脉、下主静脉和上主静脉,此三对静脉相互吻合形成静脉环。胚胎12周时,后肾穿过环上升到腰部,此时肾的前面为静脉环的后主静脉腰段及其分支,后面为上主静脉与下主静脉及其分支。正常情况下,后主静脉发生在前,当上主静脉发生时,后主静脉即退化萎缩,腔静脉由后侧静脉环形成,肾脏位于腔静脉前侧、输尿管也自然由前侧下行。如果后静脉不萎缩,代替静脉环后侧静脉部分形成腔静脉,输尿管便位居其后,即成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输尿管被夹于椎体与下腔静脉之间,输尿管受压,管腔狭窄扭曲、粘连、尿流不畅,导致上段输尿管和肾盂积水,易继发感染和结石形成。
临床表现:
临床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4:1,主要表现右侧腰痛、腹痛和肾绞痛。继发感染则出现尿频、尿急和脓尿,合并结石可出现血尿。
超声表现:
右肾积水,上段输尿管扩张,扩张的输尿管向内侧中线、下腔静脉后方延伸,并突然中止于下腔静脉。下段输尿管无扩张。
超声诊断要点:
超声检查时如果发现肾盂积水波及输尿管上段,或输尿管上1/3段积水,或肾盂、输尿管积水梗阻部位位于第三腰椎水平,又无明确梗阻原因,应考虑本病。
注:与此病类似的另一种情况,还有髂动脉后输尿管,亦属先天性发育障碍。其发生梗阻的部位约为第五腰椎水平,腰椎旁5cm处。该输尿管积水的范围较大,波及输尿管腹段全程。
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一例:
右肾积水伴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
X线检查排泄性或逆行性尿路造影,即明确诊断。如果在输尿管插管之同时,经大隐静脉插入下腔静脉一条不透光导管,摄片可见两导管重叠。
术前双肾输尿管强化CT+延迟性显影+3D成像
行后腹腔镜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术后复查双肾输尿管强化CT+延迟性显影+3D成像
鉴别诊断:1、肾脏肿瘤大的肾脏肿瘤将输尿管推移向中线移位。特别是右侧肾肿瘤,应与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相鉴别。肾脏肿瘤多有肉眼血尿病史,当输尿管有推移征象时,在腹部可以触到肿块。B型超声波检查能明确肿块与肾脏的关系和大小,并能确定病变性质。排泄性或逆行性尿路造影,显示肾盂、肾盏受压变形或完全消失。肾脏由于肿瘤严重破坏肾功能减退,排泄性尿路造影时肾脏不显影。逆行性造影见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仅见被推移的输尿管。如果仍然不能确诊,在逆行造影的同时,行下腔静脉插管,则可以明确诊断。2、肾积水常见的原因比较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尿路内,外机械性阻塞所致;一类是尿路神经肌肉功能紊乱致成的动力性梗阻。其症状和引起肾积水的原因有关。结石有绞痛伴有血尿。炎症有尿路刺激症状伴有发热。泌尿系内肿瘤有肉眼血尿。泌尿系外肿瘤有腹部或腰部肿块。下尿路引起的肾积水,均有输尿管积水、输尿管迂曲扩张。但不向中线移位,无“S”形改变。诊断有困难时,采用输尿管和下腔静脉同时插管帮助明确诊断。3、髂动脉后输尿管髂动脉后输尿管,梗阻部位在第五腰椎外侧5厘米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在第三腰椎水平。逆行输尿管插管,同时下腔静脉插管,摄平片,髂动脉后输尿管两管不重叠.输尿管扩张与正常部位交界处位置低。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则两管相重叠,输尿管扩张与正常部位交界处位置高。
全文完毕
本文转载自“中国超声医师网”论坛,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多位专家的专著及课件。(梁耀佳整理发布)
-----------------------------------------
欢迎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白癜风治愈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zz/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