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
7
一、正常膀胱黏膜
膀胱黏膜为移行上皮。窥镜下观察室洁净、光滑且带有光泽,无任何分泌物,粗细不等的黏膜血管清晰可见。黏膜的颜色,个体差异较大,即使同一膀胱的不同部位也不尽相同。一般多为淡黄色,有的呈黄白色或黄红色。三角区的黏膜,由于血管丰富而表现为深红色。贫血患者的膀胱黏膜为苍白色。膀胱黏膜的色泽,常受照明的亮度、距离的远近或冲刺液透明度的影响,应加注意。膀胱黏膜受到器械刺激时,极易出现出血,甚至有出血点,应与真正炎症鉴别(图2-13~2-15)
二、膀胱黏膜的血管
在正常膀胱黏膜上,窥镜下可见粗细不等、边缘清晰、向各个方向行走的鲜红色血管,多数为动脉,分布不规则,形状也不一致(图2-14)。
有时可见几支静脉蜿蜒于黏膜下,较动脉粗,呈灰蓝色(图2-15)。
在没有验证时,血管纹理清楚,炎症时则模糊不清、充血扩张。膀胱三角区血管分布比较特殊,密如网状,多且较直,自膀胱内口向输尿管口及输尿管间嵴呈扇形分布。膀胱顶部及两侧壁的血管分布稀疏,且多细小分支。膀胱三角两个侧角往往可以被血管衬托出来,对于寻找输尿管口有很大帮助。
三、膀胱肌肉
膀胱黏膜较厚,正常情况下,窥镜一般看不见肌纤维束,有的隐约可看到黏膜下的肌纤维束,将黏膜抬高,在膀胱过度充盈或用力排尿时更为明显(图2-16)。
当小尿路梗阻时,肌束肥大增粗,发展成小梁(图2-17)。
由于膀胱内压增高,小梁之间形成凹陷,构成小房或假性憩室(图2-18)。
膀胱肌层内面,膀胱黏膜附着松弛,肌层和黏膜间的黏膜下层,富有弹性及较大的伸缩性。膀胱空虚时,黏膜折成许多邹壁(图2-13),
充盈时邹壁展平,黏膜面光滑(图2-14)。
膀胱三角区黏膜紧密地覆盖于肌层之上,其间无黏膜下层,故始终保持平坦状态。
四、膀胱三角
膀胱三角是位于膀胱底部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三角之顶为尿道内口,底边为输尿管间嵴,两侧为输尿管管嵴。在膀胱三角的近尿道内口处,有一黏膜隆起,成膀胱悬雍垂。由此向下为一延后尿道后壁延伸近膜部尿道的黏膜邹壁,叫尿道嵴。输尿管间嵴系由两侧输尿管来的纵行肌纤维交织而成,左右输尿管各居输尿管间嵴的一端。膀胱排空时,输尿管间嵴长约2.5~3cm,充盈时可达3.5~5cm。输尿管间嵴一般稍高起于黏膜,窥镜下可清晰可见(图2-19)。
但有30%的人,隆起不明显,辨认困难。输尿管间嵴肥大者,在其后面形成较大的凹陷,容易积存尿液,称“三角后隐窝”或“水槽”。输尿管管嵴是有输尿管管口向尿道内口延伸的输尿管纵肌肌束形成的邹壁,向内呈弧形,窥镜下易看到。一般情况下,膀胱三角呈等边三角形。两个输尿管管口至尿道内口的距离相等,两侧输尿管口位置对称。临床上也常见不对称病例,一侧发育比对策好,往往输尿管口位置发生改变。膀胱三角位置比较固定,即使在膀胱排空和充盈时改变也不大,因而形成膀胱内定位的中药标准。膀胱三角又是疾病的好发部位,75%~80%的膀胱疾病发生在这一区域。因此,膀胱三角的检查是尿道膀胱镜检查的主要内容。膀胱三角血管丰富,常被误诊为炎症,应仔细识别。
五、输尿管口
在尿道膀胱镜检查时,寻找输尿管口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是插管成败的关键。注意观察输尿管口的形态和病理改变,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输尿管开口于膀胱三角的两个侧角,在输尿管间嵴和输尿管汇合处隆起的正面,多数两侧位置对称。输尿管口形状多变,非但因人而异,左右两侧亦往往不同,有时不易辨认。典型的输尿管口呈斜隧道形或沟穴状外形、,由外上方斜向内下方开口,与输尿管斜行穿过膀胱的方向一致。常见的输尿管口形状还有卵圆形、原点形、逗点形、新月形、三角形、火山口形、蹄铁形、裂隙形、地道口形及不规则形(图10-1~10-8)。
整除输尿管开口不停地作节奏性的活动,随其蠕动,尿液即自管口排出。每次活动开始时先见输尿管口隆起,同时收缩关闭,然后突然开放,喷出尿液。约每10~30分钟出现一次,过度频繁或间隙期过长,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六、膀胱颈部
膀胱颈部即尿道内口,有膀胱括约肌围绕,肌肉内面有松弛的黏膜。膀胱空虚时,黏膜成放射状邹壁。膀胱充盈时,颈部邹壁消失,表面平坦,边缘整齐。将接物镜拉至尿道内口,即可见光亮而半透明的膀胱颈部和暗黑的膀胱内腔。观察整个膀胱颈部,必须将窥镜环视一周。每个视野所见的颈部边缘呈半月形或凹形弧线,表面平滑而整齐,三角区前面的颈部,稍微平坦或略呈凸形。若颈部凹凸不平,即表示有炎症存在。但女性膀胱颈部,有时也可见弧度变形,不要轻易视为病态,需结合临床加以分析。膀胱颈部任何形态上的改变,对临床诊断有很大意义(图2-20~2-24)。
七、膀胱顶部和气泡
膀胱顶部是膀胱的最高部分,该区因离接物镜较远,视野不甚清晰。须将接目镜下压或减少膀胱镜内液体,缩短镜、物距离,方可清楚观察。检查膀胱时,总能看到顶部有大小不一的气泡,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只有一个,也可见多个,这是冲洗膀胱时随液体带入的空气。泡可随膀胱内液体的波动而颤抖反光,透过气泡可隐约看见黏膜血管。气泡是膀胱内定向的重要标志之一(图2-25)。
如气泡太多影响观察时,应将其放出,然后再注入冲洗液继续检查。应尽量使进入膀胱的空气减少。
八、尿道
在膀胱腔检查结束后退镜过程中,继续冲水,使尿道黏膜保持展开状态,观察前列腺部尿道及前尿道情况。在前列腺尿道后壁尿道内口和尿道内括约肌之间有一条纵行黏膜邹壁为尿道嵴(图2-26)。
在近尿道外括约肌处,尿道嵴有一樱桃状隆起,叫做精阜,为黄红色,表面平滑而带有光泽。精阜上面有三个开口,即两个射精管开口和一个较大的居于中间的前列腺囊开口(图2-27~2-30)
膜部尿道光滑,有大量纵行黏膜邹褶,黏膜血管纵向排列汇聚于尿道外括约肌(图2-31~2-32)
球部尿道黏膜光滑,管腔较大,血管较膜部尿道少,多纵向排列(图2-33)
阴茎部尿道血管分布不规则黏膜颜色为粉红、灰白花瓣样,色泽较球部尿道黏膜淡(图2-34)
图2-35~2-41为男性尿道,
示尿道外括约肌至尿道内口的连续观察照片,从中可清晰地看到正常精阜和两侧稍增大的前列腺。
女性教导短而直,平均约4cm长,黏膜光滑,尿道全段以大量纵行黏膜皱褶为特征。
图2-42~图2~47为正常女性尿道,
示尿道外口至尿道内口的连续观察照片。可见大量纵行黏膜皱褶。
更多泌外内镜资讯
尽在这里
此文章为泌之窥镜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北京白癜风治疗价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yy/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