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医院放射科杨学东的今日头条号:放射科杨大夫
已征得杨学东主任授权转发
“大夫,片子都出来了,怎么报告还要等一小时?”
这是放射科登记窗口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是时候介绍下放射科工作流程了。
通常病人拿到临床医生开的申请单以后,需要交费(部分复杂检查需要先到放射科划价,后缴费),然后去放射科登记室预约或者直接登记。将不同的检查安排到不同的机器上。
以最常见的拍胸片为例,技术员拿到申请单后,会先核查病人信息,主要看看性别、年龄是否符合等,然后就是跟病人介绍拍片注意事项,病人做准备(主要是脱衣服),然后技术员摆位置,病人吸气,屏气,啪,或者啪啪,拍照完成。
现在的X线摄影都是数字化的,技术员在设备上拍照,10几分钟后片子就可以从打印机打印出来。
医院不同,一些细节又有不同。
假如是用自动取片系统,技术员或登记员会告知病人1小时左右(各医院有差异),去自动取片机刷码,自助打印片子和报告。
而传统方式,是由另外的专人负责把技术员打印的片子放到片袋,再放到登记室。等病人的报告出来后,登记员再将片子和报告合二为一,病人也能在1小时左右拿到片子和报告。
上述情况的前提还是一切流程都很通畅,拍片的机器没坏,打印机没坏,PACS没坏,没有人干扰正常医疗秩序!
医院在病人少的时候会直接把打印的片子给病人,病人拿着片子等报告,于是,就会有本文开头的疑问。
根据不同情况,常见的疑问还包括:”怎么写个报告要那么久?大夫(指给他看病的大夫)还等着看呢”或者“大夫都(TMD)快下班了”。
“我的片子都拍了半天了,怎么报告还没出来?”(一看,病人检查时间9点,现在时间9点5分)。
“怎么CT报告要等到第二天才能拿到,这么久?”
…..
其实看到上面我介绍的流程,可能大家都会困惑,片子既然可以很快(平片10到几十分钟,CT和MRI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报告为何又这么久?
其实,咱们国内的老百姓应该很庆幸。据我所知,国外,两个工作日出放射科报告都算快的(急诊除外)!我想老外也着急,也着急知道结果,但在那些制度完善的体系下,没人问这些问题。另外,国外先进医疗体系里,也没有打印的胶片了,全部电子化。
而国内,医院甚至要求4个小时就出CT报告!
是国外的大夫水平差吗?使他们懒吗?很显然,他们肯定不会像国内大夫那样经常加班,但水平肯定也不会差。
哪有为何?
好,先回答一个问题:喝一杯凉白开水要多久?通常最慢也就几分钟吧?那这杯水变成尿,又要多久?本人不是肾内科大夫,肾内科大夫眼里,尿就是天,他们把尿研究的透透的。
但我想,肯定要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滤到肾小球囊内形成原尿,其中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没被吸收的就是尿,进入输尿管、膀胱。
由此可见,喝水很快,但变成尿,却需要一定时间。
技术员拍片子就像喝水,很快。放射科大夫写报告的过程,则是把水变成尿的过程。放射科大夫需要从PACS上调阅出病人的图像,然后仔细阅读每个细节,有的时候还要亲自或打电话问病人病情。很多时候放射科报告是双签制度,一线大夫写完了,二线大夫再看一遍,审核,力争将误诊,漏诊降低到最低程度。两者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讨论。而遇到更疑难的病例,没准需要全科讨论。
我不知道这个文章能不能说明白,为什么拍片子很快,而出报告那么久的问题。
下次再有这疑问,您就想想,喝水快,还是喝下的水变成尿快。
作者简介
杨学东,年9月生,山东人,中共党员。
中国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医院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硕士生导师。意大利罗马Sapienza大学访问学者。紧跟国际研究热点,掌握各种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并能将最新的国内外检查、诊断指南用于临床。工作中能严格做好放射科各种技术的检查、报告质控。熟悉全身各系统X线、CT和MRI疾病诊断,尤其对腹部、胸部疑难病例有较深造诣。热衷于转化医学研究,研究成果多次在国外会议上发言。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发表SCI文章18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专利申请一项,参编/参译著作10余部。并拥有GCP证书,参与、主持多个临床试验。
社会兼职:中华放射学会磁共振学组成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常委;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委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乳腺癌整合防治全国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中国CT和MRI杂志》编委。
医学科普作家,“放射科杨大夫(头条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yy/1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