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0日星期六晴

肾积水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由于泌尿系统的梗阻导致肾盂与肾盏扩张,其中潴留尿液,统称为肾积水。患者往往长时期无症状,直至出现腹部包块和腰部胀感时才被注意。包块多在无意中发现,一般有囊性感。疼痛一般较轻,甚至完全无痛。但在间歇性肾积水病例(由于异位血管压迫或肾下垂引起)可出现肾绞痛,疼痛剧烈,沿肋缘、输尿管走行放射。多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尿少。一般在短时间或数小时内缓解,随之排出大量尿液。肾积水容易并发感染,则有脓尿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以及胃肠功能紊乱。有的患者以尿路感染为最初症状。

肾积水临床表现多为小便不利、疼痛、恶心、腰痛等,将其归于中医的范畴,多为“痰饮、蓄水、积证”。根据其兼证不同,中医将其划分的病症亦不一致。简而言之,肾积水无外乎离不开“水液”的代谢失常,水液代谢离不开肺、脾、肾、膀胱、三焦,肺为水之上源,脾为气机运转之枢纽,脾气健运,水液得以输转,肾为水之下源,“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若肾功能失常,水液运行不利,则出现“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膀胱为蓄水之腑,《内经》中论述膀胱“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在《内经》中就有一段专门论述水液代谢的过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可见,水液代谢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即可引发水液潴留,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自古以来,各代医家治疗水液代谢的方剂数不胜数,仅《伤寒杂病论》中直接治疗水液代谢的就有“五苓散、猪苓汤、金匮肾气丸、泽泻汤、茯苓甘草汤、栝楼瞿麦丸、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方剂种类之多,临床应如何去选择,这就需要我们详辨各方区别,紧抓主证从而进行辨证。

患者许某某,女,小便不利,自觉腰部胀闷不舒来我院就诊,细问其症状,患者腰部胀闷,口干苦,疲乏,健忘,眠差,饮食尚可,舌暗苔白,脉大,查体肾积水。

患者肾气不足,气化失司,水液停聚于下焦,阻滞经络,不通则腰部胀闷不舒。水液停聚,阻滞气机,气血难以上达,则健忘,疲乏。津液不布,停留于下,故口干口渴,水饮化热,则口苦,因水液暂停于下焦,未波及中焦,则饮食尚可。患者脉大无力,正提示气血俱虚,肾气不足难以推动水液代谢。

基本病机如下图:

肾气不足(气化失司)??水液停留??影响膀胱(小便不利)??影响腰部经络(胀闷不舒)??影响气血运行(气血不能上达,出现健忘、乏力)??津液停于体内,影响正常的津液输布(口干)??水停于内,久郁化火(口苦)

基于以上情况,老师标本兼治,用栝楼瞿麦丸来补其不足,再用五苓散合猪苓汤来利水养阴。《金匮要略》:“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楼瞿麦丸主之”。其组成为栝楼根(又称天花粉)、茯苓、薯蓣、附子、瞿麦。方中附子、山药补肾利水,促进膀胱气化,从而推动水液代谢。茯苓、瞿麦利水祛湿,栝楼根清热生津以止渴,再配合五苓散清利膀胱之水,猪苓汤利水来养阴,阴阳兼治,标本兼顾,从而使膀胱内停滞之水液得以去除。

7帖之后,患者复诊,腰部胀闷不舒已得以缓解,现小便通利,情况已大有改善。

现将患者病例整理如下:

主诉:自觉腰部胀闷不舒。

症状:口干苦,疲乏,健忘,眠差,纳可,舌暗苔白,脉大,查体肾积水。

诊断:西医诊断:肾积水

中医诊断:蓄水(膀胱气化不利证)

处方:茯苓30g、猪苓15g、泽泻12g、生白术15g、桂枝15g、党参12g、黄芪30g、滑石15g、瞿麦30g、山药30g、附子15g、天花粉15g、益母草40g、天冬12g、土鳖虫12g

编辑:张入元审核:刘玉良

刘玉良医生坐诊时间地点:

周二下午、周六全天、周日下午:浙江中医药大学名中医馆(滨江区浦沿路号)

周五全天:杭州刘玉良中医诊所(西兴工商所对面)

周六晚上:萧山方回春堂(江寺路70-98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yf/1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