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建立面向公众的航班延误预报和通报制度

中新1月25日电据中国政府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印发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要依照科学调度、保障有力的要求,努力提高航班正常率。建立面向公众的航班延误预报和通报制度,完善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和应急机制,规范航班延误后的服务工作。  通知指出,《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以下简称《分工方案》)已国务院同意,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精神,依照《分工方案》将触及本部门的工作进一步分解和细化,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同一项工作触及多个部门的,牵头部门要加强调和,部门间要主动密切协作。发展改革委、民航局要认真做好统筹调和、敦促检查工作。  通知要求,各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快推动各项工作。工作落实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以下是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全文:  1、加强机场计划和建设  1.抓紧完善机场布局,加大建设力度。整合机场资源,加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都市密集地区机场功能互补。新建支线机场,应统筹推敲国防建设和发展通用航空的需要,同时结合实际加快提升既有机场容量。(发展改革委、民航局、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空管委办公室。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或单位,其他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依照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原则,确保机场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大型机场应计划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重视机场配套设施计划与建设,配套完善旅客服务、航空货运集散、油料供应等基础设施。(发展改革委、民航局、交通运输部、铁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邮政局)  3.着力把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关键,培养昆明、乌鲁木齐等门户机场,增强沈阳、杭州、郑州、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型机场的区域性关键功能。(民航局、公安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空管委办公室)  2、科学计划安排国内航线络  4.构建以国际关键机惩国内干线机场为骨干,支线和通勤机场为补充的国内航空络。重点构建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机场间的空中快线络。加强干线、支线衔接和支线间的连接,提高中喧场的通达性和利用率。(民航局)  5.以老少边穷地区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区为重点,采取满足安全要求的经济适用航空器,实行“基本航空服务计划”。(民航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6.优化内地与港澳之间的航线络,增加海峡两岸航线航班和通航点。(民航局、港澳办、台办)  7.完善货运航线络,推行应用物联技术,依照现代物流要求加快航空货运发展,积极展开多式联运。(民航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财政部、邮政局)  3、大力发展通用航空  8.巩固农、林航空等传统业务,积极发展应急救济、医疗救助、海洋维权、私人飞行、公务飞行等新兴通用航空服务,加快把通用航空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民航局、农业部、林业局、卫生部、交通运输部、科技部、财政部、海洋局)  9.推动通用航空企业创建发展,通过建立示范性企业鼓励探索经营模式,创新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民航局、发展改革委)  10.坚持推动通用航空综合改革试点,加强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用航空法规标准体系,改进通用航空监管,创造有利于通用航空发展的良好环境。(民航局、发展改革委、法制办、空管委办公室)  4、努力增强国际航空竞争力  11.适应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航空运输发展的新趋势,依照合作共赢的原则,统筹研究国际航空运输开放政策。(民航局)  12.鼓励国内有实力的客、货运航空企业打牢发展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开辟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成为能够提供全球化服务的国际航空公司。(民航局、国资委、公安部、海关总署、财政部、质检总局)  13.完善国际航线设置,重北京医治白癜风哪里好点开辟和发展中远程国际航线,加密欧美地区航线航班,增设连接南美、非洲的国际航线。巩固与周边国家的航空运输联系,推动与东盟国家航空一体化进程。加强国际航空交换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民航标准的制定。(民航局)  5、延续提升运输服务质量  14.要依照科学调度、保障有力的要求,努力提高航班正常率。建立面向公众的航班延误预报和通报制度,完善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和应急机制,规范航班延误后的服务工作。(民航局、公安部)  15.推行信息化技术,优化运行流程,提升设备能力,保证行李运输品质。(民航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16.完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实行方法,简化乘机手续,创新服务产品,打造特点品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民航局、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公安部)  6、着力提高航空安全水平  17.牢固建立延续安全理念,完善安全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落实生产运营单位安全主体。推行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和安全问责制度,实行更加严格的安全考核和追究。(民航局、安全监管总局)  18.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管理,严把飞行、空管、维修、签派、安检等关键岗位人员资质关。(民航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19.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应用安全运行管理新技术、新装备。(民航局、财政部、安全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20.加强应急救济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民航局、安全监管总局、公安部)  7、加快建设现代空管系统  21.调解完善航路络布局,建设国内大容量空中通道,推动繁忙航路的平行航路划设,优化繁忙地区航路航线结构和机场终端区空域结构,增加繁忙机场进离辰线,在海洋地区增辟飞越国际航路。优化整合空管区划,公道计划建设高空管制区。(空管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航局)  22.完善民航空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民航局、中央编办)  23.大力推行新一代空管系统,加强空管通讯、导航、监视能力及气象、情报服务能力建设,提升设备运行管理水平。(民航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气象局)  8、切实打造绿色低碳航空  24.实行航路航线截弯取直,提高临时航线使用效率,优化地面运行组织,减少无效飞行和等待时间。(民航局、空管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  25.鼓励航空公司引进节能环保机型,淘汰高耗能老旧飞机。推动飞机节油改造,推动生物燃油研究和应用。(民航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能源局)  26.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航空影响的对策措施。(民航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外交部、环境保护部)  27.制定实行绿色机场建设标准,推动节能环保材料和新能源的应用,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改革委、民航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财政部)  28.建立大型机场噪音监测系统,加强航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环境保护部、民航局)  9、积极支持国产民机制造  29.鼓励民航业与航空工业构成科研联动机制,加强适航审定和航空器运行评审能力建设,健全适航审定组织体系。积极拓展中美、中欧等双边适航范围,提高适航审定国际合作水平。(民航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外交部)  30.积极为大飞机战略服务,鼓励国内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的研发和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商务部、民航局)  31.引导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等国产化,构成与我国民航业发展相适应的国产民航产品制造体系,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和运行支持技术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  10、大力推动航空经济发展  32.通过民航业科学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鼓励各地区结合本身条件和特点,研究发展航空客货运输、通用航空、航空制造与维修、航空金融、航空旅游、航空物流和依托航空运输的高附加值产品制造业,打造航空经济产业链。(各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航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人民银行、银监会、旅游局)  33.选择部分地区展开航空经济示范区试点,加快构成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临空产业集聚区。(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民航局)  11、加强立法和计划  34.健全空域管理相干法律法规,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加强航空安全、空中交通、适航审定、通用航空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建立比较完备的民航法规和标准体系。(民航局、法制办、空管委办公室)  35.编制全国空域计划和通用航空产业计划。(民航局、发展改革委、空管委办公室)  36.完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计划》。(发展改革委、民航局)  37.各地区编制本地民航发展规划,要做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计划的衔接。(民航局、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  12、加大空域管理改革力度  38.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空域资源为主旨,加快改革步伐,修建适应航空运输、通用航空和军事航空和谐发展的空域管理环境,统筹军民航空域需求,加快推动空域管理方式的转变。加强军民航调和,完善空域动态灵活使用机制。科学划分空域种别,实行分类管理。(空管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航局)  39.做好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配套工作,在低空空域管理领域建立起科学的基础理论、法规标准、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逐步构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发展特点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行方式。(空管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航局)  十三、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40.适应民航业发展要求,理顺民航业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民航系统各地区管理机构建设。(民航局、中央编办)  41.加强民航业主管部门对民航企业的行业管理力度,完善国有大型航空运输企业考核体系,引导企业更加重视航空运输的社会效益。(民航局、国资委)  42.完善航空安保体制机制,加强行业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调和,确保空防安全。(民航局、公安部)  43.全面贯彻《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深化机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在机场发展中的主体和相干职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推动民航运输价格改革,健全价格构成机制。完善民航机惩空管收费政策。(发展改革委、民航局)  44.加快航油、航材、航信等服务保障领域的市场开放,鼓励和引导外资、民营资本投资民航业。(民航局、商务部、发展改革委)  十四、强化科教和人才支持  45.将民航科技创新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建立相应的国家级民航重点实验室。加强空管核心技术、适航审定、航行新技术的研发和推行,推动北斗卫星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应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航局、空管委办公室)  46.加快航空运输系统核心信息平台的升级换代,保障基础信息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增强民航装备国产化的实验验证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  47.实行重大人才工程,加大飞行、机务、空管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民航院校行业特点,鼓励有条件的非民航直属院校和教育机构培养民航专业人才。(民航局、教育部)  48.对民航行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等实行倾斜政策,稳定民航专业人才队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民航局)  十五、完善财税扶持政策  49.加大对民航建设和发展的投入,中央财政继续重点支持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与运营。(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航局)  50.加强民航发展基金的征收和使用,优化基金支出结构。(财政部、民航局、发展改革委)  51.完善应急救济和重大专项任务的行政征用制度。(民航局)  52.实行燃油附加与航油价格的联动机制。(发展改革委)  5医治白癜风有甚么方法3.保障机场及其综合关键建设发展用地。(各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  54.按规定实行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临空经济区按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按规定实行相应的税收政策。继续在规定范围内给予部分飞机、发动机、航空器材等进口税收优惠。(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民航局)  十六、改进金融服务  55.研究设立主体多元化的民航股权投资企业。(民航局、证监会、工商总局、商务部、发展改革委)  56.完善民航企业融资担保等信誉增强体系,鼓励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为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担保。稳步推动国内航空公司飞机第三者战争险商业化进程。(银监会、民航局、保监会、人民银行、商务部、财政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wh/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