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略低于上年的0.474,表明收入差距有所减少。比较国家统计局去年一次性公布的自2003年以来十年的全国基尼系数,2013年与2004年并列最低,远低于2008年0.491的基尼系数。就像PM2.5、GDP之类专业术语一样,基尼系数本来是一个比较冷僻的经济学概念;由于其直接反应收入分配差距而渐渐为人所熟知。借由媒体的传播,很多人都知道基尼系数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过"警戒线",贫富两极分化容易引发阶层对峙从而导致社会动荡。比较这1标准,0.473的基尼系数其实不低,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社会贫白癜风能不能完全治好富差距,任务紧急。具体到这个数据,公众恍如普遍感觉偏低,以至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一方面由于部分学者计算出了高很多的基尼系数,另一方面也由于这个数据相当程度上偏离了公众对贫富差距的切身感受。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专门做了解释,认为"去年基尼系数0.473整体来讲符合中国实际"。但是,这样的解释能否消弭公众质疑,却是另一回事。基尼系数严格来讲不是一个统计指标,而是依照一些基础资料通过不同方法算出来的。既然是算出来的,根据不同的基础资料和不同的计算方法,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固然也不能排除人为美化或丑化数字的可能。国家统计局基尼系数的计算基础是40万户城乡居民日积月累的记账。可连马局长亦承认,"这些记账户特别是高收入记账户,未必记得特别真实、特别全"。这是最关键的:那些高收入阶层会将自己的所有收入都真实记录,并贡献给统计部门吗?那些灰色收入和存在逃税避税可能的收入,他们会不会选择性"忽视"?在去年一次性发布过去十年的基尼系数之前,国家统计局一直没有发布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每次被追问"为何不发布",马局长都会解释说,是"由于高收入阶层的真实收入信息难以取得,导致根据目前城镇住户调查计算出来的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偏低,所以这项数据没有发布。"那么,在短短时间以后,国家统计局现在是否是已能够取得高收入阶层的真实收入信息了呢?之前基尼系数没公布是由于数字偏低,现在虽然公布了,但会不会仍然偏低?明显,基尼系数是不是是偏低,对高收入阶层真实收入信息的掌握最关键;连税务部门对高收入者的真实收入统计都难免挂一漏万,普通工薪阶层依然是个税纳税主力,又遑论统计部门呢?不管0.473的基尼系数是否是偏低,数字本身只是说明收入差距已过大的现实而已,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更关键的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决心和行动,要让公众能够看到更具体更务实的举措。毕竟,收入差距的变化,公众能够切身感受得到;而这类感受的变化,或许比任何数字都更有说服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wh/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