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先天性输尿管畸形矫正术

近日,医院外二科完成一例泌尿系统畸形矫正术,为一名先天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成功施行腔镜矫正术,填补了区域空白,医院向着“三化”(中医药优势特色规范化、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精细化)目标更进一步。

首先,一张图看看输尿管矫形前后对比吧!

什么是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该病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30~50岁才出现症状,如腰痛和血尿、结石等,其特征是输尿管上1/3走行于下腔静脉后方,在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再绕到下腔静脉之前,然后下行进入膀胱,致被压迫的输尿管上段梗阻导致肾积水,严重可致患侧肾功能出现不可逆性损害,最终肾功能丧失。

腔静脉后输尿管分为低袢型和高袢型两种类型。

第Ⅰ称低袢型,伴有肾积水及输尿管梗阻,梗阻近端输尿管呈鱼钩状,输尿管逆行造影呈S状,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矫正手术。

第Ⅱ型为高袢型,此型罕见,没有肾积水或仅轻度肾积水,当逆行造影时腔静脉后输尿管部分和肾盂几乎在同一水平,呈倒J状或镰刀状。什么是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该病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30~50岁才出现症状,如腰痛和血尿、结石等,其特征是输尿管上1/3走行于下腔静脉后方,在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再绕到下腔静脉之前,然后下行进入膀胱,致被压迫的输尿管上段梗阻导致肾积水,严重可致患侧肾功能出现不可逆性损害,最终导致肾功能的丧失。

腔静脉后输尿管分为低袢型和高袢型两种类型。

第Ⅰ称低袢型,伴有肾积水及输尿管梗阻,梗阻近端输尿管呈鱼钩状,输尿管逆行造影呈S状,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矫正手术。

第Ⅱ型为高袢型,此型罕见,没有肾积水或仅轻度肾积水,当逆行造影时腔静脉后输尿管部分和肾盂几乎在同一水平,呈倒J状或镰刀状。

病情

30多岁的周先生1年前发现右肾积水,医院一直无法根治,近期检查发现右肾积水又有增多,导致右侧腰背部反复疼痛不适,医院外二科(泌尿外科)医生宋坤收治了周先生。

周先生特殊的情况引起了宋坤的特别注意,他向科主任陈德春和高年资医生刘坤报告了情况,陈德春主任决定先对周先生进行输尿管镜检以确定病情,随后结合周先生的影像检查结果,诊断其为右侧腔静脉后输尿管I型,需行外科手术治疗。

难度

由于下腔静脉为人体最大的静脉,若手术发生出血,短时间内就会因失血过多出现失血性休克,风险高,难度大,为此国内少有案例,资阳本地暂无案例。

方案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外二科在此方面经验丰富。4月28日陈德春、刘坤带领团队用时4个小时,对周先生进行了腹腔镜下右侧腔静脉后输尿管复位矫形术,术中出血少,进行顺利,填补了本地此类手术空白。

术后周先生右侧腰痛明显好转,后续治疗后康复出院。通过后期随访,目前周先生恢复良好,生活回归正常。

科室介绍

医院外二科年由外科细化单独成科,科室主任陈德春曾奔赴非洲莫桑比克开展国际医疗援助。

科室在腔镜手术方面有丰富经验,目前已熟练开展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腹腔镜下输尿管狭窄切除端端吻合术、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腹腔镜下膀胱憩室切除术、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等腹腔镜微创手术。

外二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wh/1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