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激素

泌尿系结石在男女中的分布不同也说明了性激素的作用。尸检报告显示,上尿路结石男女的患病率大致相等。此外,儿童结石的性别分布也基本相似。性激素有共同的生物合成途径:以胆固醇为前体,通过侧链的缩短,先产生21碳的孕酮或孕烯醇酮,继而去侧链后衍变为19碳的雄激素,再通过A环芳香化而生成18碳的雌激素。性激素的代谢失活途径也大致相同,即在肝、肾等代谢器官中形成葡萄糖醛酸酯或硫酸酯等水溶性较强的结合物,然后随尿排出,或随胆汁进入肠道由粪便排出。

许多实验研究和临床表明,性激素具有扩张输尿管和促进排石的作用。在正常妊娠的妇女中,由于黄体酮水平较高所致的生理性作用,加上子宫膨大所致的解剖性梗阻,肾盂和输尿管是扩张的。对妊娠猴进行的试验也可证实性激素的作用:取出胎猴但保留胎盘的妊娠猴,虽被解除了机械性梗阻,但输尿管仍持续扩张或扩张加重。另有一项研究显示,妊娠患者存在异常的输尿管蠕动。还有一项对啮齿动物的研究表明,妊娠期输尿管扩张是由于黄体酮作用于β肾上腺素受体所致,进而又有人证实,孕激素可减弱输尿管肌肉的活力。在一些服用避孕药的妇女中亦可观察到可逆性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

男女之比为3:1。虽然男性患者为何易出现症状原因不明,但女性激素却能影响输尿管的功能。基于这一发现,有人为2例患者肌肉注射了mg羟孕酮后24小时都排出了结石。为了证实这一发现,有人设计了一个小型非随机试验(18),对2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各注射了羟孕酮mg,作用期可达8~10天,随诊观察后发现共有14人(59%)排出结石,其中9人是在药物作用期间排石。与既往报道的排石率相比,排石率显著增加。所有患者均无药物副作用。

二、皮质类固醇激素

肾上腺皮质可分泌多种激素,按生理生化功能及分泌组织,可分做三类:①球状带分泌的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和脱氧皮质酮;②束状带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有皮质醇及少量的皮质酮;③网状带分泌的性激素,如脱氢异雄酮、雄烯二酮及少量雌激素。类固醇激素在人体内均是以胆固醇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而合成的,只是由于某些酶活性在某些内分泌腺或同一腺体不同的组织中特别高,从而生成不同的激素,从化学结构上看,这三类激素及性腺合成的其他性激素,均是胆固醇的衍生物,故统称类固醇激素,而上述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又合称皮质类固醇。

动物和人体实验均证实,结石周围组织的局部水肿可以解释为何小结石也会引起梗阻。同理,水肿也是阻碍结石排出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尚未对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排石作用进行专门研究,但因其抗水肿作用强,耐受性好,短期用药不良反应少,应用皮质类固醇(尤其是去氟可特)与其他排石药物联用来促进排石是值得推荐的。最近有人进行了一项将皮质类类固醇分别与坦索罗辛或硝苯地平联用来促进排石的随机对照试验。远段输尿管结石患者86例,分为三组,第一组服用硝苯地平30mg/日;第二组接受坦索罗辛0.4mg/日,两组都是每日1次,最长治疗28天,均同时,两组给予激素去氟可特30mg/日,最长治疗10天;第三组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两个药物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85%和43%;而且排石时间短于对照组,分别为9.3天,7.7天和12天。

吕建林博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hl/12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