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内治,乃中医治疗疾病两大法门。早在《内经》就有“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之说,不惟外证可外治,内症亦可用外治,又指出“治虽在外,无殊内。外治之学,所以颠扑不破者此也。”主张内治与外治并重,强调“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所谓“外治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然外治并非以一药应万病,当与内治一样,即治病求本”。
中药可以调理整体功能,结合局部疗法,整体与局部结合,适应病情需要,且多数中药复方具有清热利尿、化瘀散结、通淋排石、化石溶石、理气止痛等作用。这些作用不是单独作用于病变局部组织,而是对整个机体内环境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针灸穴注治疗效果明显,又无副作用,能避免某些患者因长期服药或不能服药所带来的不便。泌尿系结石治疗中,可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积极运用各种适宜的中医外治方法,增加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针灸疗法为常用的外治方法。
(1)根据结石部位选穴:肾或输尿管上、中段结石取肾俞、三焦俞、大肠俞、京门、天枢输尿管下段结石取小肠俞、关元俞、膀胱俞、次髅、中极、水道。湿热重加阴陵泉、三阴交、委阳,泻法;阴虚加太溪,补法;肾阳不振加命门、关元,补法,用提插捻转手法,留针40分钟
(2)取阿是穴、肾俞、关元、三阴交等,要求患者在治疗前半小时内饮水m1,进针后接电针,正极接膀胱部穴位,负极接肾部。
(3)指压L3横突水平的腰大肌外侧缘附近,不论结石位输尿管何处,绞痛迅速消失,结石一般在2~4天内自行排出。
(4)针刺精灵穴(位于手背第4、5掌骨间隙后缘,腕背横纹与掌骨小头联结之中点的凹陷处)可治疗泌尿系结石伴肾积水。
第四节泌尿系结石中医治疗用药思路及常用药物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多强调辨别湿热、气虚、瘀阻、肝郁、脾肾不足等病因,再审因施治,其效甚佳。临证中结石的各种病因可互为因果,同时存在,因而可相互转化。本病多由湿热引起,病位在肾与膀胱,病初多实,病久则虚实夹杂,故应加强分辨,务求标本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有的放矢。实证多采用清热利湿、理气活血、通淋化石;虚证则采用温阳补肾、健脾益气等法。即使结石嵌顿尿道而致排尿困难或尿潴留,或合并尿路感染,炎症粘连较重,已有梗阻、积水的较大结石,以及经久不愈或老年患者,亦能分别以辨证论治、审因用药而获效。、
在方药组成中,金钱草、海金沙、威灵仙、石韦、琥珀、王不留行、鸡内金、牛膝等药运用频率最多,可见这些药物的排石作用是肯定的。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此类药物具有溶石作用。此外,白芍能舒张输尿管平滑肌;当归、琥珀能扩张血管,增加肾脏供血量;桃仁、丹参、苏木、益母草等活血化瘀药与巴戟、肉桂等同用,治疗肾结石,具有提高排石率、缩短排石周期等优点。常用药物根据治疗作用可分为四类,在临床中宜结合辨证灵活应用。
(1)瞿麦、篇蓄、通草、滑石,清热利湿通淋;
(2)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排石化石;
(3)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活血软坚;
(4)青皮、乌药、沉香,理气导滞。
编辑:李小玉
来源:泌尿系结石的外科治疗主编:郭正辉许可慰谢文练
—未完待续—
▼往期精彩回顾▼结石都是吃出来的,这5种吃法,会让结石趁虚而入泌尿系结石丨丨中医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丨丨第二节泌尿系结石的中医内科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zz/12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