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强大的文化生产力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精神文化生产日趋走上社会经济生活的前台,在思想文化和经济生活两个方面都构成国家和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生产力是创作和制造文化产品及提供文化服务的社会能力。理解文化生产力首先要从理解文化生产开始。马克思指出,人类的物质生产、精神(知识、思想、理论、观念等)生产、个人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情势、普遍情势。“从历史的最初时期起,从第一批人出现时,这三个方面就同时存在着,而且现在也还在历史上起着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80页)整体意义上的文化生产,是指人类全部生活和人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文化生产渗透于人类3大生产当中,是它们的共同内容和共同成果。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生产,是狭义的文化生产,主要是指精神生产。人类的精神生产既包括关于自然和社会一切知识、理论等思想情势的生产,也包括价值观念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和语言之中的精神生产。最初的精神生产其实不具有独立情白癜风怎么治势,而是作为“隐形”或辅助因素,与人们的物资活动直接交织在一起。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构成和发展,精神生产的情势和内容变得日趋丰富多样,其功能也愈来愈强大。到了今天,不但人类的全部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都已渗透着精神文化生产的成果,而且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精神文化生产日趋走上社会经济生活的前台,在思想文化和经济生活两个方面都构成国家和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正如物质生产是社会物资生产力的运动一样,文化生产也是社会文化生产力的实现。文化生产力就是创作和制造文化产品及提供文化服务的社会能力。由于精神文化产品常常是无形的东西,如知识信心、政治取向、道德操守、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生活样式、人生境地等,它们可以附着、也可以不附着于一定物品上,所以文化生产力的构成主要不在于外在的实体(硬件),而在于内在要素(软件)。一般说来,构成文化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1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主要是他们的素质、积极性和社会组织状态;2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是指作为文化创造来源的对象和条件,如一切可资凭据或有待开发的思想材料、风格样式、技术手段、人文环境等。生产力历来不是静止凝固的,而是不断变动前进的。从动态上看,文化生产力是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中,不断得到实现和发展的。因此,文化体制、文化生产与消费的互动机制和文化生产力自我更新的效力等等,也是构成文化生产力的基本动态要素。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上,文化生产力的动态发展正在成为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之间文化竞争的制胜因素。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各种文化产品从生产到消费有着极为多样化的链条和环节,它们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或层次,相应地,文化生产力也表现为三个基本的层次或环节:1是以科学研究(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为代表的基础性或“原创型”精神生产。这类生白癜风能不能彻底治好产的最大特点是创造力本身的发展和成果的前沿性、开创性。可以说,一个社会在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方面所具有的综合能力,是第一个“基本的文化生产力”,或直接意义上的“第一文化生产力”。因此,繁华和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创作,是解放和发展我国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战略举措。2是以文化教育、大众传播和推行普及为代表的应用性或“中介型”再创造活动,是精神文化的再生产。它是将科学理论、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创新成果推向社会,通过对公众进行宣扬普及或制定相应政策等加以实行,进一步实现和检验原创型文化产品的价值,同时也对其作出丰富和发展。这1文化再生产环节具有文化生产和消费的两重属性。这类在再生产环节上的文化创新能力,事实上已构成实践运用层面上的文化生产力。因此,通过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发展文化产业来解放和壮大我国这1层次的文化生产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是以社会和大众的文化消费和精神生活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参与活动,是推动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消费是对已有文化成果的占有和享用,消费的结果则会产生新的需要。可以说,消费既是文化生产的终点,也是新的生产的出发点。我们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要充分尊重并落实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权利,始终面向大众、贴近大众,构成文化生产与消费“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局面。这既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之一,也是它的目标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yy/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