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根据17例女性尸体对盆腔自主神经分布及其临床应用标记点进行分析。研究者分析了:上腹下丛与主动脉分叉和骶骨岬中点的关系,神经丛的长度;双侧下腹神经的路径和长度;盆腔内脏神经的起点和路径;构成下腹下丛的单个神经;神经与动脉、脏器和韧带之间的关系。在部分样本中,活检标本通过组织学分析用于证实大体发现。
结果具体如下:
下腹下丛
在所有样本中,上腹下丛均包被于骶前的一层结缔组织鞘中,恰好位于腹膜之下。在17例中有14例(82.4%)其上腹下丛在主动脉分叉之下,中位间距21.3mm(范围9-40mm);其他3例标本中,上腹下丛在主动脉分叉之上,中位间距25.3mm(范围20.5-30mm)。
在58.8%的样本中,上腹下丛位于中线左侧。
上腹下丛的中位长度为39.5mm(范围11.5-68mm),中位宽度9mm(范围2.5-15mm)。
腹下神经
所有样本中均可见左侧和右侧的腹下神经,均位于骶骨岬之下,中位长度23mm(范围5-32mm),右侧和左侧的中位宽度分别为3.5mm(范围3-4.5mm)和3.5mm(范围2-6.5mm)。
从右侧宫骶韧带到最近的神经束中位距离0.5mm(范围0-4.5mm),而左侧宫骶韧带距离最近的神经束中位距离0mm(范围0-27.5mm)。
下腹下丛
所有标本中,下腹下丛均有腹下神经和来自S3、S4的神经分支构成。在47.1%的一侧骨盆中,S2参与了下腹下丛。在34例一侧骨盆中,16例有骶交感干参与下腹下丛。
下腹下丛在直肠和阴道上三分之一旁形成1-3cm的间距。有1-3支下腹下丛的分支穿过输尿管下方进入膀胱。下腹下丛的子宫支穿过输尿管的浅表,沿着子宫动脉的上行支进入子宫。在53%的标本中,S4直接分支支配直肠。
盆腔内脏神经
在尾骨肌下方和内侧表面,盆腔内脏神经融入下腹下丛。
所有取样的标本中组织学均证实了神经组织。
由此可见,解剖学变异以及未能识别构成下腹下丛的细小纤维,可能就是术后脏器功能和性功能异常的原因。这些发现提示,需要在术前知情时讨论这些神经破坏的相关风险。
图1.上腹下丛。上腹下丛由肠系膜丛延伸形成,图中位于左侧。该神经丛分为左侧和右侧的腹下神经。*标记骶骨岬中点。IMA,肠系膜下动脉。IVC,腹下神经。LHN,左侧腹下神经。RHN,右侧腹下神经。SHP,上腹下丛。
图2.上腹下丛的形态学变异。A,网格样。B,条索样。蓝色箭头指示从宫骶韧带终点缝扎。红色别针标记骶骨岬中点。IMA,肠系膜下动脉。IVC,下腔静脉。L,左侧。LCIV,左侧髂总静脉。LHN,左侧腹下神经。R,右侧。RHN,右侧腹下神经。S1,第一骶椎。SHP,上腹下丛。USL,宫骶韧带。
图3.下腹下丛的构成。左半侧盆腔解剖显示下腹下丛由左侧腹下神经、第2和第3骶神经以及骶交感干形成。图中显示下腹下丛的前束和后束、交通纤维(星号)、膀胱支(箭头)、输尿管支(带杆箭头)、直肠支和阴道支。阴道动脉穿透下腹下丛的前束。a,动脉。IIA,髂内动脉。IHP,下腹下丛。L5,第5腰椎。LHN,左侧腹下神经。LST,腰骶干。PS,耻骨联合。S1-S4,第1至第4骶神经。SST,骶交感干。USL,宫骶韧带。
图4.骶交感干。图中显示骶交感干参与下腹下丛。C-SSL,尾骨-骶棘韧带神经丛。IHP,下腹下丛。L5,第5腰椎。PS,耻骨联合。S1-S4,第1至第4骶神经的腹侧。SST,骶交感干。
图5.下腹下丛的解剖。左半盆腔解剖显示下腹下丛前束和后束。注意后束与尾骨-骶棘韧带神经丛内侧和下缘距离很近。从第4骶神经的分支直接支配直肠,从第4和第5骶神经的分支直接支配尾骨肌。C-SSL,尾骨-骶棘韧带神经丛。IHP,下腹下丛。L5,第5腰椎。LST,腰骶干。S1-S5,第1至第5骶神经的腹侧。
图6.下腹下丛和宫骶韧带。左半盆腔解剖显示下腹下丛和宫骶韧带的关系。还可以看到下腹下丛供应膀胱、阴道和直肠的分支。IHP,下腹下丛。L5,第5腰椎。PS,耻骨联合。USL,宫骶韧带。V,阴道。
图7.直肠中动脉和下腹下丛。左半盆腔的解剖显示直肠中动脉在下腹下丛前束下方穿过,并在进入直肠壁之前穿透后束。a,动脉。IHP,下腹下丛。L5,第5腰椎。PS,耻骨联合。S1-S4,第1至第4骶神经的腹侧。SHP,上腹下丛。SST,骶交感干。
文献引自:RipperdaCM,JacksonLA,PhelanJN,etal.Anatomicrelationshipsofthepelvicautonomicnervoussysteminfemalecadavers:clinicalapplicationstopelvicsurgery.AmJObstetGynecol.;(4):e1-e7.
赞赏
人赞赏
长按白殿风治疗费用白癜风早期症状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jc/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