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投稿邮箱:

qq.   

年重阳节,上海科技会堂,多名听众被孙颖浩所作的前列腺疾病科普讲座深深吸引住了。这已经是他连续3个重阳节坚持为老年人讲课了。

  

说起对大众的健康教育,他用一句“太重视了!”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国外曾有一本讲述前列腺的书,名叫《小腺体大麻烦》。这个小腺体的麻烦不仅在于它给无数男性带来病痛和困扰,还在于目前医学界对它惹麻烦的机制还很难解释。比如,为什么它会随人的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大?为什么它的“皮”是人体器官中最易癌变的一个部位?为什么在发育、营养、环境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它的“皮”和“肉”发生癌变的机会却截然不同?诸多的疑问,使前列腺成为谜一样的器官,也使一些非法医疗机构有机可乘。如今,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广告铺天盖地,那上面许多似是而非的暧昧信息,让孙颖浩坐不住了。

  

孙颖浩说,“在泌尿外科的门诊患者中,前列腺疾病患者几乎占了近一半,其间我们遇到了不计其数的患者因为缺乏常识,成为一些非法医疗机构的‘牺牲者’,甚至延误病情,失去了治疗时机”。

  

为了普及常识,他除了走上讲台与听众面对面外,还和同事编写了一本生动、通俗的科普书——《前列腺疾病问》。

年,美国《时代周刊》上刊发一篇文章,说曾领导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赢得战绩的斯瓦茨科夫将军,回国后不得不开始面对他的另一场战争——57岁的他被发现得了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是威胁男性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在美国几千万老年男性中,每年新发的前列腺癌患者约有二三十万人。

  

年,孙颖浩毕医院泌尿外科工作。当时他一年也碰不到一个前列腺癌患者,以至于他怀疑教科书上提到的这个疾病自己是否还能在现实中见到。但时隔20余年,来他们科求治的前列腺癌患者每年已达几百人。

  

年,孙颖浩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拜著名的前列腺专家PatrickC·walsh教授为师。他敏锐地意识到,随着国内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群寿命的延长,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将逐年增加,必将成为我国男性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

  

年回国后,他便潜心于前列腺癌从临床到基础的系统性研究:开展了保留性神经的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建立了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库和患者随访数据库,使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逐年提高,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例数不断增加,前列腺癌的外科治疗成为学科特色。目前,医院泌尿外科,80%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无需输血,并发症明显减少,已连续多年无术后尿失禁病例发生。他们还与兄弟科室合作开展了前列腺癌的外照射和内照射放疗。孙颖浩带领课题组开展的“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获得了年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

  

年,全军前列腺研究所医院泌尿外科挂牌成立。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专门针对前列腺疾病的科研机构。在完成大量前列腺癌诊治临床工作的基础上,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孙颖浩立足于前列腺癌的基础应用研究,率领科研团队获得了有关前列腺癌的科研基金15项,金额达余万元,其中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达12项。同时,由他带领课题组与美医院合作开展的《东西方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及其基因的比较研究》,已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

  

人类与这个神秘小腺体的正面战争已经打响,孙颖浩说,面对它的汹汹来势,医学界和社会都要做好准备沉着应对。

指导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研讨

学会用放大镜、望远镜去看,看得越清楚、越深远越好

年,孙颖浩出生在福州一个军人家庭,父母是山东人,都是学医出身。高中毕业后,孙颖浩下乡做了一年的知青,于年高考考入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年,孙颖浩被分到医院泌尿外科,一干就是25年。

  

孙颖浩生性机敏,面对新事物总是跃跃欲试。院领导看好他骨子里那份追新求变的创造力,给了他一个恣意挥洒才能的舞台。年,年仅34岁的他即担起了科室副主任一职。两年时间内,他不负众望,带领一群年轻人刻苦攻关,拿下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年他升任科主任并晋升为教授。

 

年年初,一医院:由孙颖浩领衔的攻关小组开展的“微创治疗泌尿系结石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得了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统计,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高达2%~5%,复发率更是高达70%,复杂性难治性结石所占的比例也远高于发达国家。其临床常规治疗手段主要是开放式的大手术和体外震波碎石,创伤大、周期长、碎石效果不明显、并发症多等问题困扰着医患双方。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孙颖浩笑称自己是一个“懒汉”,一个碰到难事就想竭力将之变得简单易行的“懒汉”。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把目光瞄准了内镜下泌尿系统的诊疗,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使患者以最小创伤换取最佳疗效。

  

年,他率先将具有切割、汽化、止血等功能的钬激光技术引入国内。他带领课题组运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合并肾盂结石,大幅度减少了手术创伤,并在输尿管软镜碎石中,通过输尿管扩张鞘内进镜,提高了进镜和碎石的成功率。

  

他还研制了前端可弯曲的输尿管硬镜,而发明思路源于一个有趣的联想:传统的输尿管镜进入肾脏后,头能进去,但身体是软的,不能自如地在肾脏里进行治疗操作。孙颖浩说:“这就像在地面上挖个小坑,里面放进一个苹果,隔着一段距离去打它,该怎么打呢?拿棍子去打,够不着;拿鞭子打,或许可以打着,但要练半天;但如果在棍子前面绑个绳子,就可以打着了”。就这样,“身体是直的,头是弯的”的输尿管硬镜在“打苹果”的思路中诞生了,且其功能更强大,操作也更简单。

  

类似的创新在“懒人”孙颖浩那里还有很多:为了提高碎石震波成功率,他研制了螺旋形的双“j”管,对输尿管侧壁的弹力伸缩提供有效支撑。他在国际上首创尿道镜下治疗尿道球部损伤的“尿道会师”术,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降低了手术危险。有关该手术的论文已发表于国际泌尿外科权威杂志《jounalofurology》。收稿之初,多位编辑曾对此抱有怀疑态度,但在看到该术式的录像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该手术的成功,彻底改变了尿道损伤的传统治疗观点。”目前,该术式已被美国外科年鉴收录,同时也作为欧洲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中尿道损伤治疗的推荐方法之一。他还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腔内近距离放疗防治尿道狭窄术后复发”方法,并将该方法与微创泌尿技术结合,有效预防或治愈了大量尿道狭窄复发患者……

  

在孙颖浩的成长中,他的研究生导师、中国泌尿外科界享有盛誉的马永江教授曾对他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他记忆最深的是老师曾对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对待别人的时候,要学会雾里看花——看人家身上美好的地方;而当你面对工作、学习的时候,就要学会用放大镜、望远镜去看,看得越清楚、越深远越好。

  

在以后的日子里,孙颖浩正是一手举着“望远镜”,一手拿着“放大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山重水复中寻找着理想的通达之径。

“我要的就是比我厉害的人”

采访中,每个熟悉孙颖浩的人都会提到他的洒脱大气。张振声大夫说,孙主任曾对他说过:“一个人胸怀有多大,做成的事情就会有多大。”科里每年都会来一些基层的进修生,应该说,人家是来学习的,但孙主任总会虚心地向医院管理方面的好做法。

  

而他在用人方面也体现出大家风范——技术传授上毫无保留,工作开展中大胆放手。

  

高小峰原来在超声科搞影像,因钦佩孙主任的为人,看好影像与泌尿微创技术结合的发展前景,克服阻力通过跨科考研进入泌尿外科工作。在孙颖浩的悉心指导下,很快挑起了难度高、风险大的经皮肾镜技术的大梁。

  

起初,高小峰在面对复杂病例手术时难免产生紧张情绪,这时孙颖浩常常会用充满信任的目光看着他说:“你大胆去做,相信你一定会成功!”今天,高小峰的经皮肾镜手术已非常娴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

  

俯身为桥,培育新人;躬背当梯,提携后生。科里很多人就是这样被他用一种大气魄推到了前台。作为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一等奖的获得者,孙颖浩先后培育王林辉和许传亮也获得了这一荣誉。如今,王林辉、许传亮、高旭、高小峰等人都能在各自专业领域里独树一帜,独当一面;其他人也在孙颖浩的学术梯队里“十八般武艺各显其能”。

  

如今,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7.7岁的年轻团队已创下了年门诊量70人次,年病房手术量余台的业绩。原来毫不起眼的一个泌尿外科,经过科室几代人的努力在去年一跃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有人带徒弟可是要留一手的,你不怕有人超过你吗?”记者问孙颖浩。

  

“他们能做得比我好,我特别高兴。”孙颖浩笑言,“因为我不可能每样都是最好的,我要的就是比我厉害的人。”在他看来,这个道理很简单,只有科室强大了,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才会真正拥有一个起飞的平台。

  

年12月,孙颖浩被任命为分管医疗的业务副院长。他的思维又开始活跃起来:如何既推动泌尿外科事业长足发展,同时又做好院长、政委的助手,使医院各项业务整体推进?一个个宏阔计划正在他脑中蓄势待发。

聚精会神做手术(右一为孙颖浩)

孙颖浩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届毕业典礼上

做人要有好心态:拿得起,放得下

在同事眼里,爽快干练的孙颖浩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带来旋风般的速度与节奏。担任副院长后,他的工作更忙碌了:在处理完大量的行政事务后,仍坚持每周三上午出特需门诊,每周二大查房。常有人见他到了下午1点还在耐心为患者看病,晚上六七点还在病房查看病人病情。在担任副院长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完成各类复杂疑难手术余例,很多手术是他利用午休时间开展的。无数个夜晚,他是在阅读文献、参加科室业务学习以及带教研究生中度过的……

  

无论是对于工作还是生活,孙颖浩身上总是保持着一股昂扬的姿态,洋溢着一份全身心投入的执著与激情。

  

采访中,记者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名医院里大声哭诉,原来他们靠卖石头挣来给孩子治病的钱被人掉包骗走了。那天,孙颖浩正好下班路过,得知他们的遭遇后,心头一热,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了他们。

  

回到科里,同事听了说,你八成不是被人骗了吧?孙颖浩一愣,心想,“骗就骗了吧。”半年后,医院找他还钱,当时一见孙颖浩,就跪地道谢,那场面令人无不嘘唏感叹。

  

孙颖浩平日最见不得遇事冷漠退缩的人。他说,“要是在路上碰见抢劫的,我是一定会冲上去的”。

  

在同事眼里,孙颖浩的为人配得上一个词:侠骨柔肠。看到交不起费的贫困患者,他会动员科室党团员为他捐款;看到穷困患儿的父亲没有经济来源,他会张罗着帮人家找工作;看到科里即将毕业的博士忙于论文答辩,无暇照顾住院的父亲,他会立即放下手头的事前去病房探望……

  

年年底,上海遭受罕见的冰雪天气,孙颖浩的夫人外出走路不慎滑倒摔伤。闻讯后,他一方面安排妻子就医,一方面立即赶到门诊组织大家将能找到的地毯全部铺在地上,以防患者摔倒。

  

说起每年春节,副主任王林辉也十分感慨:年三十晚上,孙主任总是先在家里扒两口饭,便匆匆赶到科里,和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回家过年的进修医生、单身医生等一起吃年夜饭、看电视。大年初一早晨6点就从床上爬起,先到科里交班看病人,然后去市里一家家给离退休的老专家拜年……如此过年法,孙颖浩已坚持了整整10年。

  

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机会面前,当仁不让成为很多人自然的心态。但无论是对待报奖还是职位升迁,孙颖浩都闪身让贤,表现出难得的大度与超脱。在个人利益与事业、情义的选择中,他总是选择后者。

  

他说,所有的事,你当它是事,它就是事;你当它不是事,它就不是事。做人要有这样的心态:“拿得起,放得下”。

梦想·希望·现实

对话孙颖浩

年9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30届国际泌尿外科大会上,孙颖浩当选为国际泌尿外科学会主席团理事。该学会主席团理事共有19名,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泌尿外科专家。   年11月,第26届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大会将于上海召开,孙颖浩将担任大会共同主席及执行主席。这是国际泌尿外科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届时将有名左右的国外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会聚上海。   年国际泌尿外科大会也将在上海举办。作为国际泌尿外科学会主席团理事,孙颖浩将出任组委会共同主席。   自年担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一职起,分管对外学术交流的孙颖浩频繁奔走于国际泌尿外科的学术舞台,短短数年间,一个个“请进来、送出去”的交流项目在他手里促成:每年组织我国学者参加aua、wce、siu、eau等国际性的泌尿外科大会,积极选送青年学者参加esu培训,与美国哈佛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   他十分敬重的师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那彦群曾这样评价道:中国泌尿外科实质性地对外交流是从孙颖浩开始的。

  

记者:随着对外交流的深入,您认为目前中国泌尿外科与国外相比,整体优势在哪里,还有何差距?

  

孙颖浩:我们的优势还是在临床上,比如对结石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在交流中,你会发现,国外缺乏对我们的了解,我们的很多成果令他们瞠目结舌而不仅仅是刮目相看。而差距主要体现在诊疗的规范化及基础研究方面。

  

记者:规范意味着要严格按操作流程去做,但临床中又需要大家打破常规去创新,如何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呢?

  

孙颖浩:创新不是异想天开,要有科学理论、实践经验的积累。规范和创新都要掌握一个度。对于有些肿瘤,既要想办法切除,又要想办法为患者多保留一些组织功能,能不切的就不切。破坏一个旧世界容易,建立一个新世界就不容易,我们要更细致一些,更全面一些,要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手术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治病,更重要的是为了给病人以更好的生活,因此,我不赞成为了创新而创新。我的原则是:敢干,需把握原则;冒险,需心中有数。

  

记者:中国泌尿外科发展到今天,你如何看待你们这代人的使命?

孙颖浩:我特别喜欢一句话:昨天的梦想是今天的希望,是明天的现实。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中国人从以前在台下坐着听,到现在可以在台上坐着主持,这是吴阶平、马永江、郭应禄、张元芳、那彦群等几代泌尿外科人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如今,我们的队伍中已经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受过科学化、规范化的严格训练,外语功底扎实,在国际上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但我想,比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泌尿外科事业由衷的热爱,是不计眼前利益得失、稳扎稳打的实干精神。

带领科室人员查房

记者手记采访中,个头高大的孙颖浩不时地会爽朗大笑,言谈举止毫无掩饰,任一腔真性情自然流淌。   生活中的孙颖浩大大咧咧,很少计较个人得失,但工作中他会和尿袋插管处一个可能影响术后患者尿路通畅的细微褶痕“较劲”。在他眼里,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褶痕很可能就是导致“-1=0”的那个“1”。他说,对于人命关天的医学来说,无论怎样的“细”都不为过。   面对现代人在功利驱使下的疲惫,他说:“其实,办一件事,真正有趣的是在过程里。就像玩电子游戏,游戏打完了,也就不好玩了。重要的是在接受挑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他喜欢开赛车,并且从中悟得“赛车智慧”:“开赛车每人一次只能玩8分钟,如果你提速,8分钟里你可以比别人多玩一两圈;但如果你开得太快,翻车了,你连规定时间的游戏都玩不了,其中的那个度完全要靠你去掌控。生活也一样,你如果总是能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火候’,你就会活得很愉快。”

平日里,孙颖浩涉猎甚广。外出时,他总随身携带着一些文学作品,阎连科、杨少功、王跃文等热门作家的名字他都是脱口而出。他也喜欢看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静下来时常常会去体味那种“无刀胜有刀”的意境。他想,外科医生也要追求技、艺、德三个层面的意境。到了“德”这个层面,那该是全然的忘我之境——你全部的生命积累已与手术、患者融为一体。

本内容为《健康报》原创,如若转载需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的地方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jc/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