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疾病诊断

一.正常输尿管(normalureter)

输尿管为细长管形器官,上起自肾盂输尿管连接部(pelvicureteraljunction,PUJ),下至膀胱三角区的输尿管出口。在小骨盆入口处与髂血管交叉,跨越髂总动脉前方进入盆腔。

(一)正常输尿管声像图

正常输尿管要在利尿情况下显示,见到二条平行管壁高回声之间有液性无回声带存在,也即输尿管回声分离。正常输尿管回声分离一般为1~3mm,在PUJ下方及输尿管出口上方容易见到,且有蠕动,其他部位由于肠道气体干扰等原因,常不能显示。

正常输尿管出口位于膀胱三角的左、右两上角,呈小丘状隆起,有喷尿动作,并可见到喷出的尿流回声,彩色超声显示喷出的尿流尤为明显。

(二)临床意义

正常输尿管出口和喷尿的显示,有以下四个临床意义:①可以排除输尿管出口病变;②三角区定位;③籍以测定膀胱肿瘤与输尿管出口的相对位置关系;④证明该侧肾脏的存在,并有分泌尿液功能。

二.输尿管积水或称输尿管扩张(dilatedureter)

(一)输尿管积水声像图

积水的输尿管纵切面图显示三条回声,即二条平行高回声之间夹有低回声或无回声带。横切面呈圆形,即圆圈形高回声环绕中央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静观片刻,见有蠕动,输尿管积水失去代偿后,不能见到蠕动(图4-2-1)。

 

图4-2-1输尿管扩张声像图远端肿瘤阻塞

 

(二)临床意义

1.对输尿管积水的追踪探测,可以作出梗阻部位的梗阻原因(结石、肿瘤、囊肿、狭窄或外来压迫等)的诊断。

2.体胖、肠道充气,影响深部输尿管的显示,为其不足之处。必要时应空腹、肠道准备后检查。

3.对临界病例(输尿管分离在3mm~5mm之间者)应在排尿后和利尿作用过后复查,以免出现假阳性。

三.输尿管结石

(一)输尿管结石声像图

输尿管在肾绞痛发作时,常显示患侧肾盂分离达≥8mm,输尿管分离≥4mm。向下追踪检查,容易发现输尿管内强回声结石嵌顿,并有后方声影(图4-2-2)。

 

图4-2-2输尿管结石声像图

 

(二)临床意义

1.声像图呈现输尿管扩张和典型的结石强回声伴有声影者,可以确定为输尿管结石,但是未见到输尿管扩张,也未发现结石强回声者,不能排除输尿管结石的存在。

2.对X线和CT不能显示的透光结石,超声能清楚显示,对3~5mm的小结石,X线和CT显示常有困难,而超声容易显示。

四.输尿管囊肿(ureterocele)

(一)输尿管囊肿声像图

输尿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反常,输尿管出口向膀胱膨出。声像图显示在膀胱三角区输尿管出口处有囊状回声膨出,囊壁纤薄,随输尿管喷尿有增大、缩小改变,出现在一侧或双侧(图4-2-3)。

 

图4-2-3输尿管囊肿声像图

(二)临床意义

早期输尿管囊肿无症状,不会作膀胱镜检查,因此不被发现,晚期病例肾功能已损害,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因此也不能明确诊断。超声对本病不论属哪一期均能容易作出明确诊断,许多早期病例是在超声作妇科检查时或体检时被发现的。

 

膀胱疾病诊断

一.正常膀胱(normalurinarybladder)

正常膀胱横切面声像图,在男性呈椭圆形,女性膀胱的后方有子宫压迹;纵切面声像图略呈三角形。正常膀胱壁为条状回声,包绕尿液无回声区的周围,厚约1~3mm,随膀胱充盈程度而变化。膀胱壁回声分为二层,内层为粘膜,回声略低,膀胱充盈时,表面光滑,欠充盈时表面皱缩不平;外层为肌层,呈高回声(图4-3-1)。在膀胱三角区左右两上角,各有一个丘样隆起,为输尿管出口(图4-3-2)。喷尿时有开闭动作,彩色血流图可显示喷出的尿液,呈红色(图4-3-3)。在膀胱三角的下角,有一个小凹入,为尿道内口,其周围即为膀胱颈。

图4-3-1正常膀胱声像图左图为膀胱横切面,右图为膀胱纵切面

 

图4-3-2正常膀胱声像图

左图为膀胱横切面,示左右输尿管出口,右图为膀胱纵切面,示尿道内口

 

图4-3-3正常膀胱输尿管喷尿声像图

 

二.膀胱残余尿测定

膀胱残余尿测定一般用椭圆形体积公式计算,即膀胱残余尿量=0.5×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

因膀胱只有在充盈时才接近椭圆形,测残余尿时的膀胱与椭圆形相差甚远,所以测得的残余尿值,与实际有较大出入,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临床上对残余尿量的测定并不要很精确,所以此种计算法还是可用。

膀胱残余尿测定前不宜使膀胱极度充盈,充盈时间太长,会出现虚假的残余尿,其出入远较计算方法不同而致的差异更大。

超声法测量残余尿,方法简易,报告迅速,无导尿之种种弊端,已被公认为一种常规的测量方法。

三.膀胱肿瘤(bladdertumor)

膀胱肿瘤有上皮细胞性和非上皮细胞性两类。上皮细胞性肿瘤占98%,非上皮性肿瘤仅占2%弱。

(一)上皮细胞性膀胱肿瘤声像图

上皮细胞性膀胱肿瘤的绝大部分为移行上皮乳头状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腺癌(adenocarcinoma)和鳞状上皮癌(squamouscellcarcinoma)仅占很小一部分,良性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偶有发生。

肿瘤一部分向膀胱腔凸出,呈乳头状或菜花状中等回声乃至高回声,另一方面肿瘤的基底部,向膀胱壁生长,呈低回声,使膀胱壁回声中断或消失,甚至与膀胱周围组织之间没有分界。彩色血流图显示肿瘤的基低部有彩色动脉血流进入肿瘤。

根据声像图中肿瘤向膀胱壁侵犯的深度,和肿瘤基底部宽阔的程度,可估计肿瘤的性质和作出分期,有蒂肿瘤浸润不深,分期低,多半为T1期,恶性程度不高(图4-3-4,图4-3-6);基底宽广,膀胱壁回声中断或消失者分期高,T3期或以上,恶性程度高(图4-3-5)。肿瘤表面有毛刺状高回声者,是移行上皮乳头状肿瘤的表现。瘤体向膀胱腔凸起不多,而基底宽阔,浸润深者,腺癌和鳞状上皮癌的可能性大。

 

图4-3-4膀胱乳头状癌声像图T1期

 

图4-3-5膀胱乳头状癌彩色血流图T3期肿瘤不太大,但浸润膀胱壁深

 

图4-3-6膀胱乳头状癌彩色血流图T1期

 

(二)非上皮细胞性膀胱肿瘤声像图

非上皮细胞性膀胱肿瘤又分二类。一类为良性,如平滑肌瘤(leiomyoma)、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另一类为恶性,如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







































鍖椾含鍝不濂虫х櫧鐧滈濂?
娌荤櫧鐧滈鎷夎惃鍝鍖婚櫌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jc/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