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医讯

作者:张鑫圣,医院泌尿外科

血尿其实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临床上常常见到的令患者担心、害怕的症状!许多疾病在发作的时候都可以表现为血尿。所以发现血尿意味着身体出现了问题,需要尽早就医,找到发病原因,及时治疗。

血尿可以发生在人体泌尿系统的任何部位。通过肉眼能够看到尿液中含血称为肉眼血尿;显微镜检查发现≥3红细胞/高倍视野称为镜下血尿,因为肉眼看不见,所以常常是通过健康体检才能发现。

人体泌尿系统模拟图

导致血尿的原因很多:分为肾源性(内科)及泌尿外科(外科)原因。内科原因包括肾小球和非肾小球因素(如:血液病,间质性肾炎和肾血管疾病)。肾小球源性血尿会引起红细胞变形、红细胞管型和蛋白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为圆形、无红细胞管型、无蛋白尿。通常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所以又称作内科性血尿。外科性血尿的原因包括肾肿瘤、尿路上皮肿瘤(膀胱、输尿管及肾集合系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创伤、结石、泌尿系感染、先天畸形、多囊肾和胡桃夹现象。这些疾病大多需要外科手术方法来治疗,所以称作外科性血尿。

医学上查找血尿原因的筛查手段很多,比如:尿培养,细胞学检查,泌尿系统超声,软性膀胱镜,静脉尿路造影,CT及MRI等。但是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血尿寻找不到原因,对肉眼血尿患者来说,有50%左右找不到血尿的原因;镜下血尿患者中60%~70%左右找不到血尿的原因。

有些时候查找病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人曾经接诊过一位3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间断出现血尿一年多,医院多次就诊,CT、B超并没有发现结石、肿瘤等可能的致病原因,挂上一些消炎针也没什么效果。医院通过尿液的细胞学分析发现是肾脏自身出现问题,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肾炎。

正因为血尿原因很多,要诊断清楚是哪种疾病就需要认真分析。同样表现为血尿,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等使得致病原因千差万别。不同的人群在发现血尿后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胃癌组织标本

1、从年龄因素分析,儿童血尿多见于肾小球肾炎。老年病人如果出现无痛性血尿,并且血尿时而好转,一定要引起高度注意,它往往是泌尿系肿瘤的表现。我们曾经接诊过一位老年男性病人,自己发现血尿2个多月,由于没有尿痛,出血表现为时好时坏,就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偶然和子女聊天的时候说起,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才来就医,诊断为肾癌,幸好及时手术。假设患者迟迟不来就诊,错过手术时机,后果不堪设想。除此之外,肾结核、肾结石、前列腺增生、多囊肾等也可引起无痛性血尿。

2、从性别上看,40岁以下的男性发生血尿,以结石、前列腺炎、结核、尿道炎及外伤多见;如为女性,则多见于尿路感染。

3、血尿伴有腰痛:多见于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发作,这个情况在成年人比较常见。

4、血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常见于泌尿系下尿路的病变,最多见的是急性膀胱炎、结石或结核,急性肾盂肾炎、急性前列腺炎也可出现此症状。

5、血尿伴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

6、血尿伴肾肿块,单侧可见于肿瘤,肾积水和肾囊肿;双侧肿大见于先天性多囊肾,触及移动性肾脏见于肾下垂或游走肾。

7、血尿伴有皮肤黏膜及其他部位出血,见于血液病和某些感染性疾病。

8、物理化学因素也会引起血尿:如食物过敏、放射线照射、药物(如磺胺、酚、汞、铅、砷中毒,大量输注甘露醇、甘油等)、毒物、运动后等。现在许多老年人因为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常常服用一些活血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波利维等等。长期服用有时也会导致血尿,在减少药物用量或停药后血尿往往会消失,不必太过紧张。

需要告诉大家的是,红色尿不一定是血尿,需仔细辨别。如尿呈暗红色或酱油色,不混浊无沉淀,镜检无或仅有少量红细胞,见于血红蛋白尿;棕红色或葡萄酒色,不混浊,镜检无红细胞见于卟啉尿;服用某些药物如大黄、利福平,或进食某些红色蔬菜也可排红色尿,但镜检无红细胞。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由于血尿原因复杂,大多数情况都需要手术治疗。不建议病人自行诊断,自行治疗。发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确定出血的原因及部位,进行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医院前,病人自己和家属应该注意:

1、尽力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保持镇静,卧床休息。

2、避开导致血尿的不利环境和因素。

3、保存好血尿标本,医院后能及时进行检查。

4、如因各医院就诊,可根据伴随症状和患者年龄情况初步判断尿血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服用家庭常备的消炎药物和止血药物及其它对症药物,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但切忌乱用药。

总之,发现血尿,及早检查、确诊、及时治疗;一时难以确诊时需定期复查。

免责声明:

本平台出于公益服务需要,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管理员删除(联系-)。

看完后别忘记分享哦,传递健康知识,

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医讯公众投稿邮箱:

qq.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项目顺
10类人是丙肝的高危人群预防丙肝要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jc/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