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今天肚子难不难受?尿尿时还痛吗?”刚做完泌尿结石的碎石术,3岁零1个月大的乐乐(化名)躺在病床上,笑眯眯地回答医生伯伯的提问。这几年来,泌尿结石在儿童中的发病亦不少见。浙江大医院近日引进了泌尿结石专家燕翔教授,他坦言,近年来小儿泌尿结石发病率逐年增长,如果孩子出现哭闹、血尿等,家长就该引起重视。原本活泼爱闹的宝宝总蹲着不肯走路乐乐是名早产儿,在爸爸妈妈的精心照料下,他一直健康成长。今年8月,原本活泼爱闹的他忽然总是喊自己肚子疼,特别是跑动后,他准蹲在地上闹着要爸爸妈妈抱,不肯自己走路。“以前也闹过肚子疼,医生说是小儿生长发育正常现象,我们也就更加仔细了点,”余女士说,但发现乐乐总喊肚子疼后,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提示,乐乐左右两肾皆有数颗结石,最大的分别为1.5厘米和1.6厘米。一般来说,3-4毫米的结石可考虑保留治疗排出。但显然,乐乐的结石已经超出了这一参考大小。随后转诊至浙大儿院泌尿外科,医生建议先采取保守治疗,观察三个月后复查。余女士坦言,当时也纠结过要不要去上海治疗,但最终还是决定听取医生的建议,观察是否有疼痛、发烧情况出现,届时再做打算。复查时发现右肾已有积水出现11月底,余女士再次带着乐乐到浙大儿院复查。此时,乐乐的左肾结石达到1.2厘米,右肾结石达到1.7厘米伴积水感染。“简单来说,右肾结石堵在了输尿管口,导致右肾出现积水和感染,如果再不干预,可能会导致肾脏纤维化等一系列严重后果。”燕翔接诊后,建议尽快手术。当肾结石长大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做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主流方法是在肾脏上打一个6毫米-8毫米的“洞”,通过这个“洞”进入肾脏,用肾镜进行激光碎石,又称“经皮肾镜碎石术”。但这一手术有一定的创伤性,特别是儿童肾脏组织比成人脆弱,抗打击能力弱,同时复发率非常高。因此,乐乐需要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而可针式经皮肾镜直径1.6毫米,也就是说,手术留下的针眼状伤口直径也只有1.6毫米,这极大地降低了患儿创伤。燕翔介绍,这是目前全球首创在直视下穿刺、创伤最小的经皮肾镜,引入国内不足五年,但直到两年前,才陆续应用于小儿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治疗。浙大儿院是省内第一家将该技术应用于治疗儿童肾结石的医疗机构,乐乐也成为了省内第一台采用该术式碎石的患儿。乐乐首先接受了右侧超微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术中坚硬的右肾结石被激光一次成功粉末化。术后乐乐恢复良好,3周后再行二期左肾结石微创手术。小儿结石呈逐年增长趋势,家长要上心结石是最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发病于各个年龄段。其中,成人泌尿结石多与外界原因,如饮食结构、地区环境等因素有关,小儿结石则多与先天因素相关,如代谢异常、泌尿系畸形、营养不良,以及遗传因素等。“国内虽然尚无对小儿结石发病的流行病学相关调查,但从临床来看,发病率逐年递增,基本以每年6%-10%的速度增长。”燕翔说,发病率的增长与检查手段多样化有一定关系。他也表示,小儿泌尿结石的成因颇为复杂,且有50%-60%的复发机率。因此,在治疗时需要明确诱发因素,从而治疗与针对性预防并重,降低复发率。“小儿泌尿结石中比较多见的是草酸钙结石,遇到这类结石可用药物进行治疗;其他类型结石也可从生活上进行预防,特别是,不要给小朋友盲目补钙,但也不推荐低钙饮食。”燕翔提醒,泌尿结石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只能在尿常规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增多上查出端倪。由于小朋友的专注力不会十分集中,他们时而会在奔跑时由于腹痛突然下蹲的情况,但大部分孩子会在结石位置改变,疼痛缓解后继续玩耍,回到家就把这件事忘记了。因此,家长一定要上心。此外,生活中要让小朋友多活动,养成多喝白开水的习惯,饮食上应清淡、低蛋白、低脂肪为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jc/14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