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柳州晚报》

“有了医联体之后,看病真是方便多了,再也不用县里、市里来回折腾了!”本月12日,27岁的李昌医院完成输尿管结石手术,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患结石,上一次是3年前。与上次相比,李昌元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方便,此前他只能医院做手术。

13日至14日,本报记者与新华社、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记者来到三江侗族自治县,对形成医联体“三江模式”医院—医院紧密型医联体进行采访,感受我市开展医联体建设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实惠。据了解,近年来,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状,我市把开展医联体建设作为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鼓励紧密型医联体的发展,医改的亮点和成效频现,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的肯定。

改善:优秀医生输入地方群众满意度提升

“镇上的医生和我说,医院的医生和市里是一样的,像我得的这种病在医院就能做微创手术,不用去市里了。”除李昌元外,韦月仙也是我市医联体建设的受益者。

64岁的韦月仙是三江县斗江镇人,患有双肾多发性结石并双肾轻度积水,从斗江镇到柳州市有多公里的路程,医院看病,来回坐车都要一天。医院医生告诉了韦月仙一个好消息:在医院就能做微创手术了!

5月31日,韦月仙来到医院后,发现自己的病果然能在这里治,本月6日做完经皮肾微创手术后的她即将出院。更让韦月仙感到欣喜的是,根据新农合的相关政策,医院报销可达70%,医院报销比例仅在55%,这将省下一大笔费用。“在县里做微创手术实在是方便,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韦月仙感慨地说。

医院外二科副主任医师肖茂林是医院派驻到医院的专家之一。他告诉记者,当地结石患者较多且病情复杂,此前因医疗水平有限,无法实施经皮肾等微创手术。但随着医联体的组建,柳州市的优秀医生、专家正不断输入三江。

目前,医院已能开展多项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30医院才能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放射科图像整体质量显著提高,填补了三江县CT增强扫描技术的空白;急诊科成功开通;脑病科增开了康复室;肾病科增开了血透室。医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很多曾经的不可能都慢慢变成了可能。

此外,紧密型医联体还极大地推动了三江县精准医疗扶贫工作。自医联体建立以来,已有超过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医院得到直接诊治,其中通过医联体平台直接转送柳州医院治疗4例,其余患者均能在医院得到直接救治,大大降低了三江县贫困群众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的成本。自年3月以来,已有2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医院直接接受了柳州医院专家的诊治,医院的报销比例高、起付金额低等优势,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医院就诊整体费医院平均下降25%。

创新:紧密型医联体打破区域壁垒

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得益于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医院集中的现象正在逐步改善。

与国内部分先行试点省区市的集团化建设和松散型医联体相比,我市“五个不变,三权转换”新思路,较好地解决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人事、财务、管理等问题。

医院院长杨建青介绍,正是在此思路下,该院与医院实现了人才共享、管理共享、临床共享、教学共享和信息共享,促进市县两级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医院具备的优质医疗资源全医院,带动了医院的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三江县委县政府积极配合医联体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着眼公益、让渡权利、拆墙透绿”的指导思想,将医院的领导班子配备调整建议权转换为柳州医院所有。去年3月至今,该医疗联合体新模式实施一年多以来成效显著,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市卫计委副主任肖波介绍,从年起,我市出台了《柳州市区域医疗卫生机构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柳政办〔〕号),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匹配医联体建设。受益于此,目前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四种医疗联合体形式在我市均有探索开展,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融安医院、医院—医院、医院—鹿寨医院、医院—柳城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融水县妇幼保健院7对紧密型医联体。

如今,我市正全面推广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未来还将出台相关方案,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消除城乡医疗服务差别,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障碍。

温馨提示

柳州医院目前提供了五种预约诊疗方式,患者可通过现场自助机、电话、,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yy/90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