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后就体重偏低,个头偏矮,心急的父母亲听信广告宣传后干脆来了个拔苗助长似的喂养方式,给10天大的孩子补钙。1年后,孩子的个头是长了一些,却开始频繁出现血尿状况,上医院一检查,1岁10个月的宝宝双肾都出现严重结石。来自广东梅州的小姑娘乐乐(化名)小小年纪就成了一个结石宝宝。
经广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天诊治后发现,孩子的泌尿系统结石,和过早补钙和不正确辅食喂养有着莫大的关联。
补钙1年后小宝宝双肾结石还有肾积水乐乐还不足两岁,辗转来到广医五院寻求李天帮助时,已经有了多次血尿的经历。每次嘘嘘时,小家伙甚至都会痛哭、喊疼。
医院虽然诊断出了小家伙有肾结石,但囿于医疗条件无法给低龄儿童进行治疗,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李天接诊后,立即安排做了泌尿系彩超检查,原来她患有双肾多发性结石并双肾积水,同时还有结石堵在了左输尿管上段和下段,其中最大结石的体积约为2cm,而且肾功能也开始出现异常了,这一查,可把她家人吓了一大跳!
李天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后发现,乐乐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个头比同龄的孩子矮了很多,加上其父母亲本身个子就不高,其母亲非常担心小钟会遗传她俩的身高,因此,在小钟出生仅10天,其母亲就买来钙片磨成粉状,溶于奶粉中,给小钟进行补钙。
到了10个月,小钟还是不爱吃饭,其母亲感觉她还是那么瘦小,严重营养不良,而且经常半夜总是哭闹,却怎么都不容易哄停下来,加上一直还没有长出牙齿,因此,其母亲心里十分焦急,更加断定是缺钙的表现,于是听信广告,自行购买了含钙成分的保健品,同时擅自增加鱼肝油的剂量,正是由于喂养方式的不正确,导致了小钟的双肾及左输尿管都长出了结石。
经过多学科会诊后,充分完善了相关化验检查和围手术期的准备,制定出具体手术方案,乐乐顺利完成了经尿道左输尿管镜取石术和微创经皮右肾镜取石术,术后恢复顺利,目前一家人,已经返乡。
提前添加高钙辅食无异于往宝宝泌尿系统“塞”石头李天告诉记者,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在最初6个月内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因此,6个月以内的宝宝,妈妈的母乳或者正规的第一段配方奶,应是唯一合适的食物,除此之外不要给宝宝添加任何辅食。
“其实6个月以内婴儿根本不需要补钙”,李天解释道,是因为每日超过1小时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合理剂量维生素D的摄入,就能满足婴幼儿生长所需要的钙了。除非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医院确诊确实需要补钙,否则不用担心孩子是否缺钙。
“过早(早于出生4个月内)给婴儿添加辅食反而不利,因为母乳中蛋白质等浓度是比较适合小宝宝,而辅食中的营养素浓度并不适应刚出生不久的宝贝。不按正确方案来配比奶粉,造成奶粉浓度不一,加上摄入水分过少,易增加肾脏负担从而出现结石。”
此外,不少的家长还会使用矿泉水来冲奶粉,但这样一来保证了饮水的安全,却增加了宝宝肾脏、泌尿系统的负担。“因为矿泉水含矿物质多,若长期饮用,矿物质聚积,会增加宝宝患肾结石的风险”。
不科学的喂养方式效果和喝毒奶粉一样李天表示,不少的家长总是担心宝宝营养不够,经常喂大鱼大肉,也会增加肠道对草酸盐的吸收,从而提高了肾结石形成的几率。而酷爱甜食和高糖饮料也会增加结石几率,因为甜食、高糖饮料中富含草酸,有利于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概率。维生素C过多摄入后,也会导致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几率。
10多年前的毒奶粉事件,曾经引发了一轮全民查肾的风波。当年是因为毒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会诱发宝宝结石的发生。
毒奶粉引发的结石和补钙过量引起的结石,是否有相似之处?
李天告诉记者,三聚氰胺属于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哺乳动物的肝脏不能转化代谢三聚氰胺,最终其被血液运送到肾脏,在肾细胞中三聚氰胺和尿酸结合沉积而形成结石,结石成分以尿酸结石为主,而补钙过量造成的结石,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结石为主。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所致结石不含钙质,呈透X线的阴性结石,结构松散,即是在X光片上不显影,需要B超或CT来明确诊断,而补钙引起的草酸钙结石,在X光片上是阳性结石,结构致密,即是在X光片上显影,能看得见。
这些补钙小知家长需要掌握从泌尿外科专家的角度来看,婴幼儿补钙也有不少的知识点需掌握。
首先就是钙剂不宜与乳类同服,以免结成凝块影响钙的吸收。此外,补钙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若有缺钙的临床表现而化验血钙正常,一般以化验血钙浓度为准,无需补钙。补钙尽量先口服,且选刺激性小者,要饭后服,大量胃酸有助于钙的吸收。”李天建议,婴幼儿最好不要注射钙剂,以免形成注射部位的脓肿;补钙千万不要盲目,需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如是疾病导致缺钙,一定要去除原发病因。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值班编委
何继权
值班主任
岑琴
值班编辑
王韬
出品
南国今报新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fwm.com/zcmbwh/10938.html